中介搭桥,科研成果“上市”
青岛技术交易市场推出国内首个科技成果挂牌交易规则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6日,青岛技术交易市场首批28个科研项目上市交易。 曹思扬 摄
     本报6月26日讯(记者 曹思扬) 26日,青岛市技术交易市场推出国内首个科技成果挂牌交易规则,28个科研项目正式挂牌交易。交易规则中明确由科技中介推荐科研成果像股票一样挂牌交易,改变了以往高校和科研院所直接对接买方的交易模式,使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据了解,青岛技术交易市场自去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由于没有统一规范合理的交易规则,科技成果一直按传统的买卖双方方式进行交易,技术产权交易面临产权不清晰、信息不对称、商业模式和市场前景不明确的问题。为此,市科技局在全国首次推出了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规则。26日,共有28个科研项目挂牌交易。
  “以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只懂研究学术,不太了解如何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场转化成生产力,按照传统的交易方式如推介会等,专家在市场推广开发方面花费了很多精力,不能专心搞科研。”市科技局成果处副处长张德震说,交易规则出台之后,由有资质的科技中介进行推荐挂牌交易,科技中介确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明晰后,对专家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和市场分析,然后挂牌交易,使科研成果能够更有效地为转化为生产力。“这就相当于把知识产权像股票一样进行交易,知识产权变成一种可流通、可投资的商品,让社会资本像炒股票一样炒技术。”张德震说。
  张德震介绍,交易规则是技术交易市场的基本制度,对拟交易的科技成果,进行确权、授权、技术评估和商业模式市场分析后,通过具有资质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荐挂牌交易,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中的一系列问题。科技中介对挂牌项目的合法性予以保证,向交易市场提报商业分析报告等文件,交易市场审核合格后,10个工作日内向推荐机构发放挂牌通知,予以挂牌。
  据悉,目前青岛已有62家科技中介机构。青岛一家科技中介的总经理张万伟称,按照传统的交易方式,部分科研资源较多的中介容易形成垄断,无形抬高了交易价格。由科技中介挂牌交易后,科研项目全部公开,在一个平台上平等竞争,降低了中介的运营成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