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崛起的海洋新城
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确定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题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堆场堆积的集装箱。
   文/本报记者 潘旭业 片/本报记者 张晓鹏
  日前,国务院批复山东省政府,正式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这座位于胶州湾西侧的新城,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甘肃兰州、广东南沙、陕西西咸、贵州贵安新区之后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这是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对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青岛西海岸新区被确定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一座崭新的海洋新城,即将崛起。

优势:连通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
  根据国务院批复,青岛西海岸新区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总人口171万。这座位于胶州湾西岸的新城,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联系的中间地带,扼守京津海洋门户,是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优势。
  “青岛西海岸拥有面向国际主航道的深水大港和广阔腹地,总吞吐能力将超过7亿吨的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两个深水大港都集聚在这,还建有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全国重要的铁矿石、原油、橡胶、棉花等战略物资中转基地。目前培育形成了港口航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六大产业集群,集聚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德生态园等8个国家级园区和一批省级园区,综合区位优势明显。”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说。
主题: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
  国务院批复明确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题,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依托国家和省市海洋科研水平及优势,拟重点发展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能源开发、海洋功能生物资源利用、海上娱乐文化、海洋探测监测与信息服务等六大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海洋经济,一是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和盐化工等海洋传统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第三是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核心技术,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王建祥说。
  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为发展定位,统筹发展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把新区发展成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定位:立足海洋科技,统筹陆海发展
  依据发展海洋经济的主题,青岛西海岸新区确定了五个定位,即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
  一是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发挥和放大青岛海洋科研和产业基础优势,吸纳国内外海洋科教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以先进技术改革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海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涉海金融、海洋文化等新型服务业,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
  二是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依托前湾港、董家口港和古镇口港,发挥全国重要的战略物资中转基地优势,建设国家陆基综合保障体系;依托国家级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打造以深海探测为导向的国家深远海开发重大创新平台和推动深海探测开发装备产业基地。
  三是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依托古镇口建设,主动服务国防建设,推动在体制机制、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八个方面创新融合,重点发展船舶配套、电子信息装备、航空、卫星通讯等军民结合产业,打造国际知名的海军城。
  四是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重点依托保税港区、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创新产业园等国际化园区,在海洋产业合作、跨国交通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管理、技术、人才、制度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区,构筑我国参与全球海洋开发合作的示范平台。
  五是建设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重点围绕统筹陆海规划、统筹陆海产业布局、统筹陆海资源要素配置、统筹陆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近岸开发和深远海空间拓展等“六个统筹”,开展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立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机制。
目标:2020年GDP力争达到5000亿元
  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后,国家发改委随后印发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新区GDP力争达到5000亿元。
  在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要求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推进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美丽海洋经济新城。
  到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形成先进制造业发达、现代服务业繁荣的海洋产业体系,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幸福、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人口规模240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推动青岛成为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解读: 打造“大青岛”, 辐射带动山东发展
  早在2011年,青岛市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就参与了西海岸新区建设的调研,得知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后,冷静认为新区将成为打造“大青岛”的新引擎,并将辐射带动整个山东省的发展。
  青岛正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发展。其中,“三城联动”即以胶州湾为核心,通过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建设,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都市区,使之成为大青岛的核心区域。“西海岸新区的获批,就好比为西岸城区发展安装了新的引擎,这也标志着青岛全域城市化进入了实质阶段。”冷静说,青岛东部城区以商务、金融、行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为主,起到控制中心的作用;青岛西部城区则以制造业、“二点五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2%左右,是青岛的经济重心所在地。
  西海岸新区的获批不仅为青岛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山东省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辐射带动作用。“在国家级西海岸新区的核心作用下,青岛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以及承接国家战略的高地,其核心集聚能力会进一步加强,更多的发展资源将汇聚而来,由此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冷静说。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曙光认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西海岸直接面向山东半岛,甚至整个山东省,再往西延伸则是华北的腹地。西海岸新区的建设,成为山东半岛、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