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从事海工产品研发制造的青岛海西重机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获批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片 本报记者 潘旭业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备受关注,但新区下一步会如何发展,又能给当地带来哪些政策上的变化和利好?成为新区市民关注的焦点。
新区将69项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各大功能区;中德生态园探索灵活用人机制,把公职锁进“抽屉”里,政府工作人员由吃“保险饭”改吃“市场饭”;建立科技投融资平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这些新举措的实施,必将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进入,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消费群体。
简政放权,激发活力: 69项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各大功能区
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中德生态园、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等8大功能区。为提高行政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大功能区发展活力,青岛西海岸新区将69项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各大功能区。
“经过梳理,按照应放尽放、马上就放的原则,目前下放的69项行政审批事项包括产业发展、投资管理、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七个方面的行政审批权限。各大功能区要将赋权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按月(或批后10日内)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以报表或台账的形式备案。”黄岛区政府党组成员,园区统筹办主任刘记军说。
据刘记军介绍,行政审批权下放后,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各大功能区要对承接的赋权范围内行政审批事项负责,并对行政审批过程中产生的过错及行政结果承担全部责任。“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各大功能区的积极性,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而且谁主管、谁负责的规定也能确保权利的运行规划有序。”
探索灵活用人机制: 丢掉”铁饭碗“,改吃“市场饭”
作为中德两国政府设立的唯一双边合作示范性园区,中德生态园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先导经济区。要“搞活”园区,必须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新区获批后,中德生态园正在探索职员化管理新模式,将园区工作人员的“公务身份”锁进“抽屉”,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聘任期间不再与原有身份和职务等待遇挂钩,进行绩效考核。
“目前中德生态园正在探索实施职员化管理新模式,采用‘档案封存、全员聘任、绩效考核、按岗定薪’的灵活用人机制,引领高端人才向园区集聚、向新区聚集。”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办主任刘雯说。
据介绍,与传统的园区用人管理模式相比,职员化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明确责任、强化考核、推进工作”,对原有公务员等档案进行封存,破除身份、资历等限制,不论是园区管理岗位还是业务团队负责人岗位,全部公开竞争上岗,聘任期间不再与原有身份、职务等待遇挂钩,彻底打破铁饭碗。同时,将结合园区管理、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实际需要,面向社会广泛招聘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与原有人员均按照职员管理、同岗同酬、同等对待,吸引高端人次的集聚。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 建科技融投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然而,科技创新只有转化成产业才能创造出价值。一个新的科研成果如何进行融资进而转化成项目,成为新区发展面临的一个短板。
“如果不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或者很有名的专家,普通科研人员和小企业即使有好的创意和科研成果,也很难将成果通过评估、抵押进行融资,更难以转化成产业,好的创意往往就浪费掉了。目前,我们正在研究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市场、科技信贷等途径,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融投资机制。”黄岛区科技局局长赵英民说。
据介绍,目前正计划设立国家海洋成果转化产业基金,建立一支规模为亿元以上的国家海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并争取国家给予30%的配套支持,推动和创新新区成果转化机制,激活新区海洋科技创新活力。同时,加快组建海洋生物医药基金,以明月海藻、科海生物等优势企业为依托,采取市、区、企业共同投入的方式,组建多支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海洋生物医药基金,以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手段,鼓励相关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为山东省以及全国的海洋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