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荔枝能吃出“酒驾”?
现吃现测:会;交警:酒驾最终以抽血检测为依据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月10日夜,福州鼓山派出所民警检查过往车辆。晚11时许,民警用仪器检测,发现一男司机有酒驾嫌疑,但体内酒精值很低,仅6mg/100ml,达不到酒驾标准。按规定,警方不予处罚,暂扣了车辆。但当事司机并不认可这一检测结果,坚决称自己绝对没喝酒,只是开车时老婆喂他吃了几颗荔枝。经民警查证,司机反映情况属实。
  26日,记者在威海交警支队进行实验。实验证实,吃荔枝后,还真会被查出体内有“酒”,但数分钟后再也检测不到。
  交警解释,认定酒驾最终要以抽血检测结果为准,吃荔枝,血液中肯定不会有“酒”。市民不必以讹传讹。
实验: 吃荔枝后 真能“吹”出酒精含量 吃的越多,“酒”越多,但很快归0
  接受实验检测的志愿者是张晶然,女,27岁。 
  张晶然吃下一颗荔枝后,交警立即用呼气检测仪检测。结果显示,张晶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3mg/100ml。两分钟后,再次呼气检测,结果又变成了0。 
  几分钟后,张晶然再迅速吃下5颗荔枝,立即接受呼气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她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5mg/100ml。两分钟后,再次呼气检测,结果又变成了0。
  再过数分钟,张晶然又迅速吃下10颗荔枝,立即接受呼气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她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9mg/100ml。两分钟后,再次呼气检测,结果为1。3分钟后,第二次呼气检测,结果又变成了0。 
  为证明荔枝和体质的关系,数名记者参与实验。每人吃5颗荔枝,检测结果各不相同,有人是9mg/100ml,有人是15mg/100ml,还有人是16mg/100ml。但两三分钟后,再也检测不出。  实验证实,吃荔枝后马上呼气检测,会检测酒精,但数分钟后,体内不会再有酒精含量。
解密:不少常见食物都含“酒”
  水果从果树上摘下来后,光合作用急剧减小,水果内部细胞缺氧,开始无氧呼吸,由此产生酒精。水果采摘下来后堆放在一起,更容易产生酒精,时间越长,酒精味道越浓厚。这也是水果酿酒的原理。
  众所周知,荔枝含糖高,更容易通过酶解产生酒精,而且荔枝越不新鲜,酒精含量越高,这也是有了吃几颗荔枝就能“吹”出酒精的缘故。但是,水果中的酒精在食用者体内存在的时间很短,这也是本次试验,三次检测后再检测,志愿者体内酒精含量归零的原因。 
  不仅仅是荔枝等水果,豆腐乳、蛋黄派、软面包、果啤、藿香正气水、漱口水、口气清新剂、消咳喘糖浆等也含有少量酒精,醉蟹、啤酒鸭等一些用啤酒、料酒烹制食物更含有大量酒精。一些医用注射液也含酒精,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
  食用醉蟹、啤酒鸭等食物,或注射含有酒精的药物,容易在血液中检测出酒精含量。
交警解释:酒驾认定须经抽血检测
  食用含少量酒精的食物,一般不会构成酒驾。
  依据相关规定,酒后驾驶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每百毫升20毫克,且小于每百毫升80毫克的驾驶行为,大于或等于每百毫升80毫克,则构成醉酒驾驶。 
  对于吃出来的酒后驾驶,交警一大队民警周宏超说,市民对此不必担心,荔枝等食物刚吃过后测试,可能酒精含量会较高,但只要休息几分钟就会恢复正常。判定司机是真酒驾还是“被酒驾”方法很简单,就是等待十几分钟后再测,因吃东西测出的酒精含量很快就能消除。 
  周宏超还解释说,交警部门鉴定司机是酒后驾驶或醉酒驾驶,均以司机抽血检测的结果为依据,呼气检测只是检测司机体内酒精数值的最初判断,作为辅助性检测使用,并不作为酒后驾驶或醉酒驾驶定性的最终依据。由此也可以说,如果司机真喝了酒,想靠吃荔枝等食物掩饰,也根本不可能。因为饮酒后,虽然体内酒精在衰减,但血液中仍含有大量酒精,即便是在数小时乃至24小时后都可以被检测出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