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作讲台,骨折后家中开课
沂水小崮头村小学二年级唯一的老师李新连每天卧床授课7小时
2014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新连给孩子们讲解复习题。
     文/片 本报记者 肖龙凤  
  对沂水县沙沟镇小崮头村小学的李新连老师来说,带病上课的情况不是没有过,只是这次伤得有点重。为给孩子们买“六一”礼物,年过半百的他不慎摔倒,导致小腿骨折,只能卧床静养。
  这个偏僻山村里的小学,只有一、二、四共3个年级,4个老师。李新连是二年级唯一的老师,教着8个学生。7月1日的期末考试在即,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复习,他把课堂搬到了家中,每天坐在床上为孩子们上课近7小时。
八个娃娃唯一的老师摔断了腿
  25日午休过后,天下起蒙蒙细雨,小崮头村小学二年级的8个学生在学校午休结束,一蹦一跳地跑出校门,赶往距离学校一里多路的李老师家。孩子们手拉着手,一路飞奔,欢声笑语。到了老师家中,又变得非常乖巧。
  8个二年级学生每天早上和下午在李老师家上课,中午去学校午休。
  静谧的小山村里,李新连的“家庭课堂”已经开讲十多天了,李新连家的大狗见了孩子们已经很“淡定”,一声不吭。
  李新连坐在床上,右小腿打着厚厚的石膏,腿下垫着一块小毯子,不能随便动,不能下地,一切生活起居都只能在床上进行。
  6月初,村里发了200元钱给孩子们买“六一”礼物。李新连打算去20里外的北泮池村给孩子们买礼物,没想到一出校门踩着水泥路上的沙子滑倒了。李新连当时就感到疼痛难忍,去镇上的卫生院一查,右小腿腓骨骨折,至少要卧床一个月。
  李新连是二年级唯一的老师,教语文、数学、思想品德。7月1日,孩子们即将迎来期末考试。为了让孩子们专心复习,李新连决定把孩子们叫到家里来上课。八九岁的孩子正是顽皮的时候,李新连更担心孩子们的安全,“不在跟前看着他们,我真是不放心。” 

八张马扎一块黑板组成“教室”
  李新连坐在床上乐呵呵地迎接孩子们,床前的小黑板还写着上午讲解的易错词语。屋里8个马扎就是孩子们的临时座椅,而“课桌”只能用自己的双腿临时代劳。孩子们带来了语文试卷,前面第一至八单元的复习题,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完了。
  窗外继续飘着小雨,偶尔传来鸡鸣狗叫声,孩子们默默趴在腿上做题。孩子们都做完后,李新连开始讲解,声音铿锵有力、抑扬顿挫。他每天要这样坐着为孩子们上课近7个小时。
  李新连患有胃溃疡、肠梗阻,他从村里的卫生室买上药带到学校吃,很少因病耽误上课,但把孩子们叫家里上课还是头一回。课间,孩子们在院子里打闹玩耍,李新连的妻子就充当临时监护员。
  8个孩子中有5个是来自本村,3个来自附近的自然村,每天都要来回走上几里山路。7点半开始上课,红土峪村的小男孩孙秀雨5点半就要起床,再赶4里山路到学校。“我不累,不能让老师等我们。我希望老师的腿快点好起来。”孙秀雨小声告诉记者。
  李老师摔断了腿,不善表达的孩子们没跟老师说甜蜜的话,却回家告诉了父母,让父母来看望老师。
  李新连的同事、年轻的英语老师李玮说,“李老师的精神特别让我感动,孩子们为了求学也特别不容易。我真的要向李老师好好学习。”

“地里的活是妻子干,对不住她”
  小崮头村位于临沂、淄博和潍坊三市交界处,四周的对崮山、小崮山、龙脖子山、张家山顶、饽饽顶子山和南岭把村子围得严严实实。许多年来,在四里八村村民的眼中,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崮头村就是“偏僻”和“贫困”的代名词。
  小崮头村小学有一、二、四共3个年级,每个年级1个班,共31名学生、4位教师。一、二年级各有一位老师,四年级有两位。李新连这一骨折,同事们虽尽量帮他分担,却也有顾不过来的时候。
  36年来,李新连教过的学生已有1300多名,不少人走出了大山,改变了贫穷的命运。他这个当年的小伙子已经两鬓斑白,却没有豪言壮语:“干啥就得务啥,我很喜欢小孩,拿别人的小孩就当自己的小孩对待。”
  李新连也有遗憾,“地里的活儿主要是我妻子干,她跟着我没过上多少好日子,还累了一身病。虽然她从来没跟我抱怨过,但我对不住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