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马勇做客齐鲁大讲坛谈甲午战争
“记住战争不是记住仇恨”
2014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8日,省博物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马勇做客齐鲁大讲坛。 本报记者 王鸿光 摄
     本报记者 刘帅      

  “记住战争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记住教育。”6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做客齐鲁大讲坛,讲述应该如何认识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打断
中国首次现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最大的影响就是打断了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进程。”马勇认为,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人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在此背景下,19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洋务运动。自此,中国进入长达三十年的高速增长状态,慢慢拥有了近代基础工业。
  “如果不是洋务运动,中国可能只有冷兵器,就不敢与日本进行战争。1870年,琉球王国是中国的藩邦,受宗主国中国的保护。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慢慢吞并琉球王国,琉球王国要求中国出兵,但中国并未出兵。原因很简单,无论是主持东亚事务的李鸿章还是总理衙门都没有力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琉球王国从一个几百年的独立王国变为日本的一个县。”
  在马勇看来,1860年后中国启动的是现代化进程,在和平环境中建设自己、发展自己。虽然中国没有充分的市场经济状态,但当时的路径是对的。
  “如果没有甲午战争,中国可以沿着洋务运动继续发展,最后可能真正富强起来,走向政治改革等等。但这一切都被甲午战争打断了。1895年到1915年,短短20年,出现维新变法、变法失败、排外、新政、宪政、共和、革命等思潮或者政治行为。中国自我发展的一点自信也丧失掉,中国陷入一片混乱。” 
甲午战争
对日本也有伤害

  “甲午战争对日本也有伤害。甲午战争后,日本向清政府索赔大量白银和土地,清政府基本满足了日本的要求。日本由此变得越来越贪婪,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偷袭珍珠港,但最终战败,将吃进肚子里的全部吐了出来。”马勇说。
  “将国家、社会推向战争,是政治家最大的失败。”马勇告诫听众,记住战争并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记住教育。
  “甲午战争对于我们的一个教训就是,一定要坚守和平,发展好自己。”马勇认为。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日并未建交,直到1972年两国才建交。在这期间,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竭力推进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为的就是维护好两国关系,目前我们要让两国国民有一个宁静的心态,这样中国才能有更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好自己。”马勇强调。
  此次讲座是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系列讲座第二期,由济南大学王卓教授主持。
  齐鲁大讲坛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大学、齐鲁晚报联合主办,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每月两期,每期邀请一位嘉宾担任主讲。大讲坛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