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戴村坝有“三绝”
2014年06月3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戴村坝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成功入列。
大运河流经东平县约40公里,现存有运河故道、戴村坝、戴庙闸、安山闸及东平湖,其中东平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水利枢纽和运河复航工程的重要港口。
从东平县城出发,沿滨河大道东行8公里,远远就可看见一座大坝如长虹卧波横亘在大汶河,拦腰截断自东西流的洪流。戴村坝始建于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它的修建主要是拦蓄大汶河水,使趋南旺,以济运河水道,其功能等同于人的“心脏”,故把戴村坝誉为“大运河之心”。由于戴村坝引汶济运的枢纽作用,保障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漕运畅通,对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文化融合、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小汶河淤积成平原耕地,汶河水经过戴村坝已不再进入运河,而是流入东平湖。
戴村坝博物馆馆长侯旭东介绍,戴村坝有三绝:一是在沙滩上用木桩筑坝,技术处理堪称一绝;二是“高一分毁坝,低一分水断”,科学设计又是一绝;三是一坝使运河兴国旺家500年,功能发挥也是一绝。当时修筑戴村坝征用了16.5万名民工,历时8年。坝体内采用柏树打桩,糯米石灰浆浇筑。大坝为石结构,巨大的石料镶砌得十分精密,石与石之间用一个个铁扣相连,把大坝锁为一体。600多年来,经历了6次大修,至今还很坚固。
东平成立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小组,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规划等,编制《大运河遗产(泰安段)保护规划》和各遗产点保护方案。目前已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了管护设施,清理了戴村坝周边的垃圾和不和谐建筑物,在北面修建了滨河大道。
本报通讯员 陈淑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