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细分行业一招鲜吃遍天
2014年07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与那些能轻松调动政府、金融、技术等发展资源的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中小微企业汇聚资源的能力捉襟见肘,再加上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要想活下来并成功突围,必须练就独门绝活,这一点在威海表现得十分明显。
由于距离内陆较远,威海的制造业无论是原料采购还是产品输出,普遍背负了较高的物流成本,这种先天不利反而倒逼一些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的路子。
记者在威海采访发现,不管是传统的海产品加工、机械制造,还是新兴的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威海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具有一些共性:企业市场定位明确;耐得住寂寞、不盲目投资赚快钱;专注于细分行业,只做精一件事;愿意在产品研发和品牌上下工夫,产品竞争力强。
正是这些特点,让威海的中小企业在这一波经济放缓的冲击下能出奇制胜,市场份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稳中有升,发展后劲明显。数据显示,威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1家,科技型民营企业146家,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4%。累计主持及开展了3项国际标准、189项国家标准、243项行业标准、50项地方标准的修订工作,标准起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和大企业比,中小民营企业短板明显,因此必须修练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活,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山东中小企业局局长刘新风告诉记者。
在当前高成本、薄利润时代,德国正是凭借在细分市场默默耕耘,成为诸多“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才得以在欧债危机中独善其身。而在日本,同样是依靠独门绝活,众多中小企业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危机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刘新风表示,针对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省中小企业局推出“一企一技术”创新认定,培植那些掌握一门专属绝活的行业小巨人、小明星。截至目前,省、市两级认定的“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达到2100多家,平均每个研发中心拥有专利14项以上。2013年,全省中小微企业拥有授权专利2.76万件,同比增长24.5%。今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将新增200家,年内达到400家,认定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200家。
本报记者 马绍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