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欧阳中石的“四不”原则
2014年07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欧阳中石
□苗得雨
当前,名家满天飞,炫耀、鼓吹还忙不迭,欧阳老却这样冷静,很难得。我觉得,这不是有意低调,实在是一种实事求是。
据一位熟悉情况的作者写文说,山东老乡、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有“四不”原则,即:不个展,不建馆,不立传,不褒贬。
当前,名家满天飞,炫耀、鼓吹还忙不迭,欧阳老却这样冷静,很难得。我觉得,这不是有意低调,实在是一种实事求是。
凡名家——自然这里说的是真名家,年龄大都已比较老,社会活动多,平日应酬、友谊往来,还要读应读的书、报,日程排得满满。举行个展,得有东西展,平日得有积蓄。忙碌的名家们,难有什么余存。现突击写,质量不能保证,一看就是些“急就章”。有些人们已熟知的优秀作品,最好能有展示,但搜罗很难、很麻烦,多已装裱在一些地方悬挂,或已雕刻在某处,原件弄到更是不易,而且自己也不一定都记得起。名家展,看的人是多,但展得多了,人们也不一定都挨个去看。看展就是走马观花,也得花时间。当前人们都在问:“时间都去哪了?”你说都去哪了?我就常感到正准备干点什么,突然一件别的事来了。最累人的,是来个不速之客,陪着说话。说完了话,才拿出一个任务来,而且很急,最好即刻交卷。时间都去哪了?就这样“去了”。平日已经常有机会看到本人作品的,不一定非再专门去展馆看不可。而凡事,都是个人必须认真。一认真,力气就由不得自己了。我有一位老领导,书法已有相当名气,展馆动员搞个展览,已有一些作品,想再写些。这位老领导做事特认真,活一重,累得犯了“心梗”,预先未料到,眼前没有什么急救药,氧气袋也已是瘪的,等被送到医院抢救,已来不及了。让人心痛又遗憾!
建馆。得有地点,得有人管。个人还得放进更多东西,除作品,还要有资料。比在现成的地方搞一次展览,更需不止几倍的力气。老乡画家刘晓刚,临沂罗庄区给他建了一处艺术馆,是一位企业家承办的,有条件。刘老说:“你在咱老家县建一个!”我说:“我不建。”我的资料,已多批分向各处。全国当代文学馆,取去一箱子;家乡“文化室”,有一部分;有一年去家乡县拍专题片,给了县图书馆一部分书。如今,家乡“文化室”已关了门;县图书馆已拆了,原准备建广场,后卖给邻县搞了房地产,书暂放在老年大学,不断丢失,有乡友告诉我:“你那些书,早让人偷净了!”现在,哪里就是再要资料,我也办不到了。另外,这种长久性展览馆,平日并没有多少人去看,专人管理也管理不起。
立传。少有人亲自做的,年轻时不值得写,年老了,费力气,没有业务天天忙的专门写还行,有业务忙着的,让别人执笔,自己口述与提供材料,也得忙活不轻。读者喜欢看作品,不一定也有兴趣看传记,大体知道个简要情况就行。只有如“粉丝”那样的读者,才喜欢知道一个名家的一切。据知,书店里这类书的销路也并不怎么样。基本上是可做可不做的事。
褒贬。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说好说孬。不多见有人提到这个问题。这事,有点自知之明好。说实在的,自己评价自己,往往不客观。常说“旁观者清”,还就是这样的情况。别人评价,虽说这些年有一种风气,多是往好里说。然而,即使这样,相比个人说自己,参考价值还是更大些。自己的好,自己知道,坚持就是;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改进就是。说到嘴上,就是再谦虚点,也难免让人感到是“王婆卖瓜”。
(本文作者为著名诗人、作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