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记忆
2014年07月0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被父亲揍了一顿,因为我把父亲打酒的钱,买了一本叫《林海雪原》的书。
拿买酒钱买了书
父亲揍了我一顿
记得是一个麦收季节,那时的麦子全靠人工收割,生产队的男女劳力中午都在麦地里吃饭,累了一天的父亲晚上总要喝上几杯小酒解解乏。学校刚放麦假后的一天,父亲交给我2元钱和一个装酒用的泥瓷坛子,让我去县城的供销社买酒。
在路过一家书店的时候,我迟疑地停下了脚步,因为我想起了梦寐以求的书:没钱买那怕看一眼也满足。想着想着不经意间脚已迈进了书店的门。在书架上,我看到了那本书——《林海雪原》,四个字是那么醒目,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我看了看书的价格,一块八毛五,而当时一斤肉才五毛多钱,如果不是农活太累,父亲是舍不得拿钱打酒的。两元钱握在我手里,沉甸甸的,我摸了摸钱,迟疑不定。买了书,父亲买酒的钱就没了,可我太想得到这本书了!闻着散发着墨香的书,我动了心,忘记了这样做的后果,还是掏钱买下了它。我此时的心情比过年买了新衣服、鞭炮还要高兴。
傍晚,父亲从山上回来问起买酒的事,我撒谎说路上不小心把酒坛打了,父亲的脸腆得老厚,一个劲地满怨我办事太莽撞,自言自语地唠叨:怎么那么不小心呢!没有了酒,父亲的晚饭吃得不那么香,看着疲惫的父亲躺在炕头呼呼大睡的神态,我心里感到有点内疚。
我还是没有瞒住父亲。第二天早晨,在我熟睡的时候,过来喊我吃饭的父亲发现了掖在枕头下的书和夹在书中的一角五分钱。父亲揪着我的耳朵把我从炕上拽到地下,脱下鞋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一顿打,边打边喝斥:小小年纪学会撒谎了,书能当饭吃吗?揍完了,父亲觉得不解气,气狠狠地把书摔在地上,摔门而去。我没有哭,也没有怨恨父亲,捡起地上的书小心翼翼地弹去上面的尘土,找来一张旧的墙画,工工整整包好书皮,正正规规地用铅笔在上面写上了我的名字。
于老师讲林海雪原
激发我的读书兴趣
我之所以入迷这本书,缘于学校一位叫于桂敏的老师。当时学校每周有一节故事课,给我们讲故事的就是于老师。记得于老师讲的故事就是《林海雪原》,因为没有书,于老师只讲故事的大体轮廓,但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少剑波、杨子荣、孙大德等英雄人物,以及座山雕、许大马棒、栾平等那些可恶的土匪。
台上于老师讲得声情并茂,台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到。从那时起,我迷上听故事,迷上了《林海雪原》,一到故事课就欢呼雀跃地早早跑进教室,等着故事开讲。每到下课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听得不过瘾,闹哄着让于老师再讲一小段,那怕三分钟也行。于老师自然不会答应,还幽默地一笑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林海雪原》的故事只讲了一半,于老师要调到别的学校任教,以后可能再也听不到了。于老师临走前,我问她,书在哪里买得到,多少钱一本?于老师告诉我,书店里买得到,大概不到二元钱一本。我不敢有这个奢望,因为平时跟父亲要二毛钱的买本费都得费不少口舌,何况买书呢。那次要不是让我去买酒,我有那个胆也没有那个机会。
我成了香饽饽
连父亲也入迷
在那个年代,我成了村里唯一买书的人。有了心爱的书,我爱不释手,白天利用空闲时间看,晚上趴在被窝里照着煤油灯看。书中智取奶头山活捉杨三愣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读到半夜了竟没有一点睡意。村里的小伙伴天天缠着我给他们讲《林海雪原》的故事,有的还从家里偷来点心“贿赂”我。我给他们讲土匪夜袭夹皮沟时义愤填膺,小伙伴们恨透了土匪,个个握紧小拳头,恨不得把土匪砸扁才解恨。当我眉飞色舞地讲到杨子荣智斗座山雕时,小伙伴们入了迷托着小脸腮聚精会神地听,生怕漏掉了故事内容。不知不觉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也学着于老师卖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惹得小伙伴们个个噘起小嘴,悻悻地离开了。
到了冬天农闲的时候,前来借书的人挤破了我家的门槛,晚上坐在我家的炕头上一边跟父亲拉呱,一边露出要借书看的话词。我从心里舍不得把书往外借,担心书会被看坏了。父亲说,买书就是看的,搁在家里不如让大伙都看看。父亲之所以舍得外借书,是因为我在饭桌上经常给他讲书中的故事,父亲听得有了瘾,不再埋怨我拿买酒钱买书的事。他觉得与其把书放在家里,不如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买书的钱也算没白花。
书一直在村里传看了两个多月,快过年的时候我才从村会计家里拿回家。书皮已经揉搓得不像样子,书内有的页沾上了油渍菜渍,有的地方被烟烧出了黑洞,还有的页上划上一道一道的铅笔痕迹,书的中缝己裂开,整本书破烂不堪。我心疼地用浆糊重新糊好已裂开的中缝,用橡皮擦去书页上的污迹,重新包装了书皮后把书放在了柜子里珍藏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又花钱买了一本新版《林海雪原》。
是于老师的故事让我有了买书的愿望,是《林海雪原》这本书激发了我读书的兴趣。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印象都没有《林海雪原》那么深刻,儿时读书的情景,成为我心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莱阳读者 徐爱清
征稿启事:如果您有关于读书的趣事,欢迎投稿至jrytdz@163.co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