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继续向市民和读者征集老物件
收藏的是旧物更是一种情怀
2014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谢先生在家中整理收藏下来的老物件,有30多年前的化妆盒、80年代的印有德州老景象的明信片等。 本报记者 王小会 摄
     本报7月1日讯(记者 王明婧) 一有空闲,谢立国就到堤岭等废品市场,淘换点儿东西。从爱好收藏鼻烟壶开始,慢慢发展至收藏杂七杂八的旧物品,谢立国总觉得,他收藏的不仅是旧物,也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怀。
  打开地下室,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陈旧的味道,靠墙的三层架子上,满满当当地摆着旧书、匣子、证件等,有些是用过的东西,多数是从废品市场淘来的。其中一个约有一尺长四寸高涂着红漆的木头匣子,是谢立国年近六十岁的姐姐,当年结婚时的梳头匣子,至少有三十多年的光阴了。时间把匣子的漆皮从鲜红色打磨成暗红色,匣子外面花型图案略显黯淡,内里曾用印花糊墙纸紧密贴好,现在斑驳脱落了不少。但至今想来,仍感觉有一缕桂花香环绕其中。
  “没事儿就去旧货市场逛逛,不少人嫌脏,但我却能发现不少好东西。”谢立国说,他淘的东西大多只花一块两块钱,前两天淘来三本20世纪90年代的旧书,才花了五十来块钱。谢立国常说,他只是一个业余收藏爱好者,也不常与他人切磋,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20世纪80年代,德州邮电局曾发行一套《德州风光》明信片,那时的鲁北大厦还没开建,火车站广场停得多是面包车;那时的交通饭店是最时尚的酒店,门口站着4个白衣红裙的女招待,身后挂着咖啡冷饮的牌子;那时的儿童乐园还没重新整修,摩天轮也比现在小了不少……时光定格在相片中,时针已拨过近三十年。
  正值本报创刊四周年之际,现面向广大市民和读者征集生活中的老物件并集中展出。它们或许只是些旧玩具、旧用品。但它们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本土特色、民俗特征,能让人触摸到岁月的痕迹。老物件最好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物品,越接近百姓生活越好,征集时间截止到7月17日。
  联系电话为:15206903036;珍贵或易损坏的老照片,可以翻拍或扫描,将数码照片发送至邮箱:240237332@qq.com,展出后所有物品均物归原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