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年轻教师既要能进来也要能留住
2014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毛旭松

  在不少农村中小学,由于教师缺编,其他科目老师兼任音体美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老龄化更是严重困扰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有的小学50岁以上的老师超过了七成,而在城区学校,老师呈现年轻化。
  有一部反映农村教育困境的电影叫《美丽的大脚》,我想看过的人都会对主人公张美丽的执着而感动。这部电影十多年前上映,这么多年过去了,电影中反映的问题如今依然非常严峻。
  随着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的增加,农村中小学合并,客观上说,学校在硬件上有了不少改进,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班级里甚至有了电脑和投影仪,可软件依然跟不上。中老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往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潮流,这在英语、音体美等课程的教授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按说,师范类院校并不少,考教师的队伍不少于考公大军,能考上的概率并不高。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毕业生还是愿意留在城市里,哪怕家是农村的毕业生也不会把回到村里教学作为第一选择。这就造成了农村中小学年轻教师奇缺,而城市里大批毕业生竞争有限名额的局面。
  农村师资力量缺乏的严峻程度甚至超过10年前,因为过不了三五年可能会面临中老年教师集中退休的形势,再不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农村教学,农村师资力量将更加难以为继。很多地方已经在尝试将城区骨干教师派往农村任期挂职,把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融汇在日常教学中。另外,可以通过“三支一扶”的方式,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也可以通过大学志愿者组织,请在校大学生时常走进农村,多跟农村娃交流接触,引领孩子们多认识外边的世界。最为关键的是,在教育资金投入上应该多往农村倾斜,除了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也要缩小城乡教师的收入差距,对深入到偏远地区教学的教师给予津贴补助,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和师资力量的缺乏,使得以往农村娃通过考学改变人生道路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农村娃仅以出卖劳力进入城市而非靠知识改变命运,那么将来整个社会很可能面临城乡割裂的危险。农村娃并非低人一头,有权利享受和城市娃同样的教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