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证岁寒心
——著名学者赖非书法绘画艺术展6日举行
2014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赖非,考古学家、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1953年生于山东邹城,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书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客座教授,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全国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书学讨论会评委。

  “功在字外”,一枚赖非先生自刻的常用印章,道出了其书法能够独成气候的真谛。石刻考古学家、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等诸多身份,在赖非先生身上互为作用,相辅相成,使他的书法作品旷远高古、率性天真。
  对古代石刻和书法理论的研究,成为赖非先生书法创作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源泉,他一直认为,没有学识的支撑,书法可能只是一种技艺的操作。山东的摩崖刻经历来被尊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而且是多种书体融会贯通的经典之作。赖非先生长期浸淫其中,自然受益匪浅,他继承了北朝时期雄浑、峻厚的书法精髓,字里行间蕴藏着一股摧石断金的内力。在书法结构上,融入了摩岩石刻的自然、洒脱和奇逸,作品中涌动着一种气势磅礴的张力。
  作为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兰亭奖及全国书学讨论会的评委,赖非先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相继出版了学术著作9种,发表论文100余篇,独立或参与编辑、注释、校勘各类资料集18种,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我们通过赖非先生的书法作品,既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和金石学家的凛然气质,又能触摸到中华传统文化延绵千年的苍茫气象。
  虽然整天与古代石刻相处,而赖非先生却用身上的当代信息,激活了古老学科的新发展。他对书法史研究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书法环境—类型学”的建立。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云峰刻石的考古工作里,赖非先生首先把类型学运用到书法考古的研究中。按照传统观点,云峰山上的魏碑均出自郑道昭之手,然而在用类型学方法对这些作品的笔画形态进行划分后,赖非先生得出结论:云峰刻石至少有五个人参加,而郑道昭只是其中的主持者。运用“类型学”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后,赖非先生一直坚持着这个方向的探索,在把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行分类的工作中,他又把“环境学”引入到石刻研究之中,“书法环境—类型学”由此形成,使书法考古这一传统学科终于有了自己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理论体系。
  在严谨的研究风格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赖非先生的一部分书法作品却具有别样的风采:一直行走在田野之中,和天地相通,形成了赖非先生豪爽、大气、坦荡、坚强的性格。于是,种种束缚被彻底抛弃,本真的自我真实地表现在宣纸之上,由此创作出的“趣味书法”既充满深刻的禅意,又透露出对人生的感悟,既体现出对历史传统的深刻理解,也令人感受到可贵的创新精神,可谓现代感和深厚文化底蕴兼备的佳作。
  就像一个个散落在名山大川中的摩崖刻石一样,赖非先生不愿意登堂入室,却愿意置身荒野,与天地厮守,与历史耳语。于是,我们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执着目光,从他的书法里触摸到一个民族的精神走向。
  赖非书法展

策展人:杨海燕

展出的时间:2014年7月6号一7月16号

展出地址:滨州市机关服务中心四楼会议室

本次展览共展出赖非先生的拓片题跋及近期创作的书法精品56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