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抗战遗址,守护抗战精神
2014年07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保护相对分散的抗战遗址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只要我们站在历史高度看待这些残旧的遗址,以最大的热情去抢救“活”的历史,在制定城市规划、划拨土地时,就能自觉地为历史让路。

本报评论员 吴金彪
  早在1928年,日军就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反击日军的侵略,济南市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至今仍有很多抗战遗址都是我们回忆和凭吊的去处。(本报今日A05版)
  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的甚嚣尘上,不断缅怀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对我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缅怀历史离不开真实可感的载体。历史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当时的文字、图像资料,也可以是当事人之后的口述史,又或者是遗址旧居。济南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就遭到沦陷,济南人民饱受了日军的奴役和蹂躏,至今尚存的不少建筑都是见证日军罪行的物证,比如日本细菌部队实验基地、日军特务部队驻地“泺源公馆”、关押战俘的集中营“新华院”等。虽然这些建筑现在不少都隐身在繁华闹市,不太引人注意,但是它们确实是“活”的历史教科书,也是传承抗战精神的纽带。
  抗战虽已成往事,但抗战史并不是“死”的或者“凝固”的。相比于历史档案中的图片和文字,城市中保留的与抗战相关的建筑物,更容易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抚摸沧桑建筑,往事历历在目,历史因此变得可感、可触,对民族的灾难也就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日本右翼势力敢在教科书上做手脚,却抹不去见证日军暴行的诸多物证。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抗战遗址保存完好,不仅可以更好地缅怀英雄先烈,还可以为弘扬抗战精神提供载体,由此寻找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很多抗战遗址饱经风雨沧桑,能够留存至今实属不易。保护好这些遗址,不让它们消失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当然,保护相对分散的抗战遗址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只要我们站在历史高度看待这些残旧的遗址,就能克服诸多困难,以最大的热情去抢救“活”的历史。在制定城市规划、划拨土地时,就能自觉地为历史让路。为了纪念抗日英雄蔡公时先生,济南已经在其殉难地设立了纪念馆。面对丰富的历史遗存,这样的保护工作还需要继续推进。一个遭受过日寇侵占的城市,需要求新,也需要“守旧”。“守旧”其实就是捍卫历史真相和守护抗战精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