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为何总难“洗白”
打鸡血不如创基业
2014年07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北欧童话里,有“丑小鸭变天鹅”的传说,这样的传说激励着普通的人们奋发向上,因为谁都想过得更好一点。世界杯赛场上,那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球队,个个想“一战成名”,并就此摆脱原本身份,获得一个“贵族”头衔。
  只是,西方谚语有云,“一代人能闯出暴发户,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想一举改变出身,何其难也。如今,世界杯四强诞生,进入半决赛的球队各个都是出自名门,前些天的那些黑马,都哪里去了?他们为何总是难以变“白”?

  本报特派记者 李志刚 叶嘉利 7月7日发自巴西      

“黑马”之黑 偶然但充满神奇
  “黑马”,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注释是: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在体育界,“黑马”特指那些赛前被人瞧不起、比赛让人跌碎眼镜的个人或团队,他们代表着“偶然”,意味着“神奇”。一旦有幸成为“黑马”,在今后的很多年里,他们都会被人提及,因为不仅成绩本身漂亮,“黑马”还算的上是一份难得的荣誉。
  足球世界里,“黑马”早就存在,1966世界杯上的朝鲜队便是现成的代表。当时亚洲的唯一代表朝鲜队在小组赛生死战最后一轮,以1:0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意大利,闯入八强。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葡萄牙,朝鲜在前二十五分钟连入三球以三比零领先,眼看就要一黑到底,但当时葡萄牙的头号巨星“猎豹”尤西比奥之后连入四球,助葡萄牙以5:3淘汰朝鲜。
  1966那个年代已经过于遥远,我们不妨从1990世界杯说起,在那届意大利世界杯上,喀麦隆队震惊江湖,一举杀进八强,被誉为“非洲雄狮”;两年之后的欧洲杯,最后时刻“替补”参战的丹麦队一举夺冠,书写了新时代的北欧神话;1994世界杯上的瑞典、保加利亚;1998世界杯上的克罗地亚;2002世界杯上的韩国、塞内加尔;2004欧洲杯上的希腊;2006世界杯上的乌克兰;2010世界杯上的乌拉圭……“黑马”队伍们层出不穷,几乎每一届大赛都能冒出一支。
  试想,如果缺少了偶然的存在,这个世界还谈何精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黑马”奔腾,才造就了如今世界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晋级”之巧 依赖神对手的烂发挥
  以往大赛“黑马”花开多家,本届世界杯却不是这样。世界杯打到现在,美洲球队整体表现上佳;欧洲队伍知耻而后勇,慢慢将劣势扳成了均势;非洲球队继续被丑闻困扰;亚洲队伍则是“烂泥扶不上墙”,在这种形势下,“黑马”队伍自然从美洲球队产生。
  “泰山不是垒的,黑马不是蒙的”,要想成为“黑马”,一支队伍必须“有几把刷子”。“黑马”球队必须全队阵容齐整,发挥稳定,同时队中至少有一位在胶着时刻可以打开局面的球星,比如1990世界杯上喀麦隆队的米拉大叔、1994世界杯保加利亚的斯托伊奇科夫、1998世界杯上克罗地亚的苏克、2006世界杯上乌克兰的舍甫琴科、2010世界杯上乌拉圭队的弗兰等等。换句话说,一支屌丝球队至少也得配备一两个“高富帅”,才能拿得出手。
  接下来,“黑马”球队大都蒙着一层神秘面纱,要么是首次参加大赛,要么是已经“不当老大很多年”,总之,他们不为对手所熟悉,甚至球迷之前关注也不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黑马”对敌人的情况很了解,而“敌人”则是打遭遇战一切蒙在鼓里,当然很容易“中招”,给“黑马”留下可乘之机了。
  一支不为人知又心怀野心的队伍,要想成为“黑马”,还需要有“赛程”方面的照顾。一个相对轻松的分组,或者同组那些对手都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会在客观上“造就”黑马。而小组出线后的对阵形势,对于“黑马”能否继续“黑”下去更是非常重要,如果晋级之路豪强密布,其一黑到底的难度可想而知。
  对了,忘了提一句,要想成为“黑马”,就要干掉一支冠军队伍,至少也要干掉一支声名显赫的队伍,毕竟战胜牛逼的对手才能显得自己更牛逼。要不然,“黑马”的“黑”色从何而来?

“转型”之难 缺的就是豪门底蕴
  今年在巴西第一支露出“黑马”成色的要数来自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哥斯达黎加,他们首场比赛便将上届殿军、曾经的冠军得主乌拉圭斩于马下,此后又击败意大利,战平英格兰,在一个公认的“死亡小组”中以第一名的身份出线。还有“南美妖刀”智利队,亲手将卫冕冠军西班牙“送回老家”,他们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要说哥伦比亚是“黑马”,人家可能有点不高兴,但事实上,在法尔考最后时刻宣布因伤退出之际,可没有几个人能想到哥伦比亚还会有如此惊艳的表现。
  “黑马”总是像流星一般,划破夜空绽放辉煌之后,马上便不见踪影消失在风中。四强产生,“黑马”无踪,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赛程安排,智利、哥伦比亚两队先后在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决赛中遭遇东道主巴西,可以说“死得既冤也不冤”;比如运气欠缺,哥斯达黎加坚守到了点球决战,但运气已经耗尽,最终被出了名的“点球衰人”荷兰队淘汰……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承认,“黑马”与“豪门”在气质上是存在差距的,这才是“黑马”身上的致命伤——“黑马”可以打好一场或者几场比赛,但队员个人能力、板凳深度、整体战术水平、教练组经验能力等各方面的短板,无疑将制约这些球队更进一步,这也就是球迷口中豪门的“底蕴”所在。
  怎么样才能从“黑马”转型为“豪门”,这需要“黑马”球队在连续数届大赛中都有精彩的发挥,也是他们最难以迈过的一道“门槛儿”。豪门球队身上特有的顽强韧劲和稳定心态,是“黑马”想学却又在短时间之内学不来的;而“黑马”球队往往出自小国,他们足球基数太少、职业化程度不深,造成这些国家需要等待多年,才能凑齐一支完整的、出色的球队阵容,一旦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部位缺了“零件”,他们便很难重新“补齐”,并从此被后来者残忍而现实地撕下“黑马”的外衣。试想,一支球队若连续几届大赛一黑到底,谁还会称他们为“黑马”,想不拥有豪强的名声都难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