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社科联副调研员、秘书长荣海生谈菏泽精神:
“览古知今 其行乃远”
2014年07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崇文尚德,务实图强”,菏泽精神的这一表述,科学审视并充分体现了菏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凝结而成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字字珠玑,简洁而恰如其分。
  从华胥氏履迹雷泽生伏羲,到黄帝蚩尤大战,再到帝尧都陶邱葬城阳;从舜耕历山、渔雷泽,到大禹导菏泽、治理水患,再到伊尹辅政商汤建商都于亳;从西周封国曹、成、冉、郜、单,到“天下之中”的形成,再到范蠡、孙膑、庄周等诸子大家著述传世,无不说明菏泽历史文化的厚重。依据历史文献,如《尚书》、《史记》、《资治通鉴》、各朝代国史,以及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等,我们不难发现,在古老的菏泽大地上生活过的先人们,他们是在世代抗争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由此形成了菏泽人不屈不挠的性格,他们在风雨雷电、洪水肆虐过后,在遭受战争创伤之后,在与以皇权为中心的统治者斗争以后,被迫逃离家园,而后又回归家乡、建设家乡。他们深受孔孟、老庄和佛教的熏陶,从骨子里就接受文的教化,崇尚仁义礼智信。一代又一代菏泽人继承先辈思想,拼搏实干,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腾达,他们义字当先,相互帮助,崇文尚德,务实图强,一代代传承下来,于是就积淀成了今天的菏泽精神。
  古菏泽先贤们的丰功伟绩,为今天提炼和形成菏泽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菏泽自古人杰地灵,在这片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上,圣贤辈出。古代的如政治家伊尹、吕后、李勣,思想家庄子,军事家吴起、孙膑,经济学家范蠡、刘晏,文学家王元感、王禹偁、晁补之兄弟,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江等,明清以来更是不胜枚举。他们生于此,长于此,或治国理政,或著书立说,或保家卫国,或广布善行,或为民讨伐不公。他们之中为善乡里的,留下了感人的故事;修习文学的,谱写了千古文章;演练武学的,立下了旷世伟业。现存史料记载,菏泽名宦、乡贤、孝义和受封赠的逾千人,自宋朝以来科举得中进士的就有三百多人。这些先贤们的成就及高风亮节,为菏泽精神做出了精彩的注释。
  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事实提供充沛的养分,需要得到人们的认可。菏泽大地这片热土,古往今来上演了无数的悲壮活剧。一座座沧桑的牌坊,一处处古老的堌堆,一段段美妙的传说,都在向我们讲述着昨天的故事。纵观历史,这里面有演武场,有私塾、书院,有根植于黄河岸边的聚落。汉文化扎根于这里;曹魏时军阀在这里频繁交兵;隋唐时期菏泽人发扬光大了佛家文化,也在此燃起了推翻腐朽统治的火炬;宋元时期的河患多次冲垮了这里的房舍,回归后的菏泽人又一次次顽强地把家园恢复重建起来。明清时期留下的大量文字和实物资料,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和豁达人生观,向人们展现的是古老的习俗和尊睦祖先的品德,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无数鲜活的历史事件,都悄无声息地凝聚到菏泽精神之中。因为它们无形中影响着世人对菏泽的印象,是菏泽精神的重要支撑。
  多年打造的菏泽品牌是构成菏泽精神的重要元素。“一都四乡”是菏泽的品牌,是菏泽人多年来精心塑造的特色文化。无论是牡丹的种植、科研和观赏,还是武术、戏曲、书画及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都凝聚了菏泽人的心血和汗水,充分反映出了菏泽人的勤奋和聪明才智,内含着的是对文化的诠释,对道义的追求,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菏泽的文化品牌是菏泽人热爱生活的真实体现,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心灵的涤荡;它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菏泽大地,烙印在每个菏泽人的心中。可以说,“一都四乡”既是构成菏泽精神的要素,同时也是菏泽精神的外在表现。(本报记者 李德领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