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前10天治冬病,市民贴敷忙
专家:每隔十天左右治疗一次,循序渐进效果好
2014年07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护人员给患者进行艾灸治疗。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7月8日讯(记者 樊伟宏) “三伏贴”中“伏前加强”贴8日正式开始。记者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获悉,今天有近百名市民来医院贴敷,医院中医科专家提醒,贴敷可治冬病,患者在贴敷时不要急于求成,每隔10天左右治疗一次,循序渐进可显效果。
  冬病夏治效果对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疗效,其适应症主要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等,主要针对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儿;也适用于怕冷、怕风的虚寒体质的其他患儿。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治未病科主任表示,三伏贴对预防治疗小儿诸多疾病有良好效果。三伏贴的穴位有定喘穴、肾腧穴、肺腧穴、大椎穴、膏肓穴等,具体贴哪几个穴位,要按病情来定。“医生根据多年积累,按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基本穴位,不同体质的孩子选择不同药物的个性化贴敷方法。”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中医科博士张英杰介绍,三伏贴自头伏起,每隔10天左右治疗一次,皮肤好的儿童可7天贴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第一次贴敷最好还是到医院请医生贴,这样穴位找得准,到了第二次,如果上次贴的印子还在,也可自己贴。“患者贴敷时,不要急于追求效果,一般而言,连续治疗3~5年后,机体的抵抗力就能得到较大提高,冬病的发生会明显减少。同时配合‘冬病冬治’三九穴位贴敷效果更好。”张英杰说。
最佳贴敷 五个时段
 提个醒 
  专家提醒,“三伏贴”贴药最佳时间是在每年“伏前加强、“头伏”、“中伏”、“末伏”、“伏后加强”。每一伏期间,选择一天来进行贴敷治疗。今年,这五个时段的对应时间详见右侧表格。
贴敷后麻木 属正常反应
  “三伏贴”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对此,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针灸推拿科医生郭瑞解释,这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市民不用担心。“但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患者应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郭瑞说,患者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造成进一步刺激。
  郭瑞还说,如果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也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但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液体渗出,应及时到医院寻求帮助。”
  郭瑞提醒,贴敷药物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也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食用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局部过敏现象。
  另据了解,成人贴敷一般不超过4-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酌减。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小时左右(成人),或在有不适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
  本报记者 樊伟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