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岭:痛击日寇的大猎场
2014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被日军攻占后的摩天岭阵地。
   □彭均胜 史丰永
  在绵延起伏的威海湾南岸群山中,有一座因甲午抗日而名垂青史的山头——摩天岭。在这里,新右营营官周家恩及全营官兵500人英勇抗击日军,全部战死疆场,日本陆军少将大寺安纯被击毙于此。在今年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笔者重新走进威海的摩天岭,穿越历史时空,重温百年前那段荡气回肠、悲壮惨烈的历史。

    周家恩赴摩天岭抢修临时炮台
  威海摩天岭因峰顶生长松树,冬季青翠一片,当地民众称之为“冬青顶”,日本人则称其为摩天岭。摩天岭作为南岸炮台群的制高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将其占领便可控制威海南岸诸炮台。但威海卫海岸诸炮台存有先天缺陷:面向陆地的一面没有防卫设施;炮台之间距离较远,难以呼应。1894年11月22日,李鸿章对日军两日内攻陷旅顺口大为震惊,并很快发现了威海南岸炮台的致命缺陷,唯恐“敌利抄后”,遂临时抱佛脚,于1894年12月1日急电周家恩由原驻地长峰寨调往摩天岭抢修临时炮台。
  临时炮台位于摩天岭顶岭平坦处,设有8厘米口径行营炮8门,守军仅有周家恩部巩军新右营500人。周家恩堪称敢战之将,附近村民虽都叫他“周麻子”,但无不称赞他是条“硬汉子”,他明知众寡难敌,但抱着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与敌拼战到底。
  官阶不高的周家恩抓紧训练,抢修工事。构筑临时炮台工程量最大的是夯筑胸墙掩体,数九寒天,土层湿冻,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全凭铁锨镢头抢筑工事。战事紧急,周家恩带领士官和附近村民,日夜奋战,用石夯在炮台周围打筑了一道厚厚的围墙,围墙上均匀地筑有垛口;在围墙外又挖出一道深深的壕沟,沟外堆积树木作为鹿砦,并在壕沟和鹿砦间埋设地雷,使炮台的防御能力得到加强。
  日军两翼攻击南岸炮台
  1895年1月30日3时,日本陆军第二军第六师团对炮台发起总攻,分左右两翼:右翼队由长谷川好道少将率领,从东路进攻;左翼队由大寺安纯少将率领,从南路进攻。是日黎明,日军左翼队发起攻击。周家恩率领兵奋起抗击。
  日军左翼队司令官大寺安纯驱使日军以密集的队形向山顶上爬,周家恩率军死力抵御,新右营官兵依托炮台上的简陋工事,以仅有的8门火炮和步枪顽强抗击,附近杨枫岭炮台的中国守军也频频发炮遥击。在友军的支援下,新右营官兵给日军重大杀伤,令其在山坡上遗尸累累。见摩天岭久攻不下,大寺安纯下令增加兵力,不顾伤亡强行穿越了炮台附近的鹿砦区。爬过鹿砦的日军又陷入了新右营官兵布设的雷区,一踏连环排雷,突然雷轰谷鸣,地动山摇,顷刻间数百日寇全部丧命,令其士气更为沮丧。在日方记载中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我军立即进逼垒下,敌发大炮防战,我军亦乱放山炮应战。两军战正酣,山动谷鸣,地轴为倾,敌兵在垒下预伏地雷,我兵误于其上,爆然燃炸,黑烟冲天,我兵势稍沮。”
  在第一次攻击失败后,大寺安纯遂纠集兵力再次发起攻击,但仍被新右营击退。但在两次打退日军进攻后,守卫炮台的清军士兵伤亡惨重,弹药也所剩无几,营官周家恩身中数弹,身负重伤。即使在这种危急关头,炮台上最后的守卫者们也没有丝毫退缩,周家恩以极大的毅力忍住伤痛,带领仅存的几十名士兵奋勇抗击爬到炮台上来的敌人。敌人三次爬上炮台来,弹药耗尽的清军官兵以佩刀与日寇白刃相格,三度将日军击退。日军见清军弹药耗尽,便暂时放弃正面攻占炮台的企图,改以密集的海陆炮火覆盖炮台,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炮台上仅存的清军士兵也全数战死。周家恩腿部和腹部又中弹片,一腿残废,仆地不起,肠子突出腹外。为了不做俘虏,他便从西坡爬下炮台,爬到壁子村西北的山沟时,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1958年5月,甲午历史研究者戚其章采集甲午口述史时,海埠村84岁的农民邵启元、百尺所村79岁的木匠谢增等人异口同声地赞许周家恩。摩天岭战斗发生时,谢增16岁,摩天岭上的战斗是他亲眼所见:“摩天岭炮台失守后,周家恩负重伤,有村民称他一路向西南爬行,最后因流血过多,昏迷冻死在壁子村西北的山夼里,这个距离至少5千米,凤林集农民王振俭等人凑钱买了一口棺材,装殓了他。”
  在摩天岭上已无守军的情况下,日军犹如惊弓之鸟,不敢向前。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日本官兵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爬坡,直到爬上山顶后才发现炮台上已无一名活着的中国守军。大寺安纯喜不自胜,与部下登上炮台,打着太阳旗,并命随军记者远藤拍照志功留念,不料被港内前来助战的北洋舰队“来远”舰将士看见,丁汝昌亲自下令照准摩天岭上的太阳旗连发数炮,大寺安纯及记者远藤等多人毙命,大寺安纯在日本国内曾被誉为“一代良将”,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个被清军击毙的日本将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