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公益中享受快乐的七姐妹
2014年07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孙淑玉
  在烟台有这样一群义工老姐妹,她们年逾花甲却在公益和游乐间怡然自得,有时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有时姐妹搭伙游山玩水,尽管时间常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她们活出了自己特别的滋味。
  2006年夏天,烟台市慈善总会公开募集首批慈善义工,已退休的张玉兰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同期报名的还有李仁婵、刘成娥、陈秀岺、方月华、商京英和张玲六人。因为年龄相仿,性格相投,第一次到火车站附近清理野广告时,7个人便结成了小团队。每次有公益活动,7个老姐妹就会互相招呼,时间久了,“义工七姐妹”的名号就在圈里传开了。
  七姐妹均年过花甲,在退休后想发挥余热奉献爱心,自然对服务老人特别上心。周末时七个老姐妹时常备点水果、点心,坐着公交车到老年公寓看护老人。为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陪老人聊天。“上了年纪还能照顾别人,心里觉得很满足。”刘成娥说,尽管照顾老人会耗去不少精力,但这体现自我价值的帮忙常叫老姐们感到欣喜。
  80多岁的谭淑新老人无儿无女,身患多种疾病,老伴去世后情绪极为低落。张玉兰和老姐妹得知情况后,常年到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开导老人,一坚持就是6年,一直陪到老人去世。90岁的于凤荣老人是位老烈属,义工们默默照顾多年,直到将老人送走。
  “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启动后,义工七姐妹又先后和82岁的邹常娥、86岁的安淑芝老人结对。
  照顾老人之余,赶上周末老姐妹们还会组织义工到海边开展清理野广告等活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坚持做公益多年,“义工七姐妹”渐渐成了符号。不管多少人加入其中,大家都对外称自己是“义工七姐妹”的人,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益。
  “不快乐就不要做义工”,和传统慈善者苦行僧式的自我要求不同,“义工七姐妹”信奉自己的日子过得精彩才能给别人带去更多欢乐。做义工仅仅是为这些花甲老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依托公益他们更多的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和美妙。“平时隔一阵大伙就会出来聚聚,隔久了不见想得慌。”张玉兰说,相处时间久了,谁家有事大伙都会主动帮忙。春节前夕,张玉兰的老伴生病住院,几个老姊妹轮流到医院看望,没少搭手帮忙。
  “过段时间组织大伙一块去爬山,丰富一下生活。”刚组织义工们到海边参与环保活动,感觉交流不够,张玉兰又想组织老伙伴们爬山、郊游,在享受生活之余增进感情。她和刘成娥都是登山协会的会员,周末或假期经常跟随大伙一块爬山、郊游,在大自然中感受快乐之余,她们还经常将登山队友拉到公益团队中来,活跃团队气氛。
  “自己日子都过不好,还妄图帮助别人是不现实的。”张玉兰说,奉献别人快乐自己,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参与公益才是老姐妹们信奉的真谛。公益和慈善为她们提供了相识的机会,如今老姐们在一起早已亲如一家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