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专访季羡林之子季承
“对父亲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度”
2014年07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 时永强 赵紫云                    
  9日晚,记者见到了来临清参加父亲追思活动的季羡林之子季承。聊起父亲季羡林,他说:“五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作为我们家人,对父亲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度。”他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发扬季老的精神。
  父亲对家乡的感情
胜过对外面的世界

  “父亲生在临清,一生100年,在临清6年,在外面生活了94年,尽管这样,他对家乡的感情十分深厚,对家乡的感情胜过外面的世界,所以他生前对家乡的怀念十分强烈。五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作为我们家人,对父亲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度,总的来说,我父亲就是非常朴实朴素的大学者、大学问家,他虽然在学术上有很深造诣,但他朴素本质始终不变,源自于家乡六年生活的经历。这点感谢故乡对父亲这种品质的影响。”
  “在以前,父亲刚去世之后,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引起很大反响。对父亲有些褒贬,对父亲有些评论,很多人有点不理解。过了五年,总起来看没有大的变化,这些不会冲淡父亲的长处和优点,不会影响他的声誉。并没有恶意否定父亲,只是讲讲全面、真实的季羡林,没有虚假的东西。”五年过去了,季承对父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发扬他的精神,勤奋、刻苦、不慕虚名、平易近人、踏实做学问、做人。
今年拿出三万元作为
季羡林学院的奖学金

  前段时间,季承前往聊城大学季羡林学院,他非常感谢和赞成成立季羡林学院,他说,这种做法突破常规培养年轻学生,设想非常好,给予优秀大学生重点培养。 
  “今年拿出三万元作为季羡林学院学生的奖学金,有条件的话,将一直捐赠下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季承说。 
  聊城大学2013年设立了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特区,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家属的支持下,冠名季羡林学院,当代书法界泰斗欧阳中石先生、著名作家卞毓方先生出任学院荣誉院长。秉承季羡林先生等优秀学者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
季羡林日记
《留德十年》将出版

  季羡林先生去世后,季承一直在整理父亲的文化遗物,手稿、日记等,帮助临清、西安、济南等地建立季羡林先生展示馆,让人民更全面地认识季羡林。“在整理遗作方面,主要是日记,现在是《留德十年》,十年的日记150万字,从父亲离开北平,出国到回国,分六册出版,一个很大的工程,已经快完成了,估计七八月份就能出版。”为了传播季羡林先生的文化,季承与很多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季羡林著作,已经出版很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