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劳21年,把穷村变成小康村
莱西市姜山镇大河头村党支部书记耿式资耗尽生命带村民致富
2014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耿式资生前与妻子的合影。(资料片)
  耿式资生前的数十本工作日记。本报记者 蓝娜娜 摄
     村民没想到,一个村书记,废寝忘食操劳7000多天,把一个穷乱村变成村安民富的小康村;家人没想到,天天精力充沛的“好丈夫”、“好爸爸”,却带着对家人的亏欠早早离世。去年去世的59岁的莱西市姜山镇大河头村党支部书记耿式资,21年,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为民奉献之歌。 

本报记者 蓝娜娜    
挑起重担,“角落村”变成“小康村” 
  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大河头村,处于莱西、即墨、莱阳交界处,距离市区约40公里,是莱西最东南的“角落村”。如今走进大河头村,整洁的硬化水泥路旁栽种了树木花草,偌大的休闲广场配置了庭廊、健身器械,村内超市、诊所、幼儿园、敬老院齐全,一个现代化的小康村呈现在人们眼前。 
  对于村民而言,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已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带动这个村庄变化的,正是让他们提起来既敬佩又心痛的老书记——耿式资。 
  1992年,耿式资从村治安主任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大河头村,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街巷,货物到了村口得靠百姓用手推车推进村,每逢下雨天,更是“出门手提鞋,出村车骑人”。虽说全村有600多户、2000多人,但全村每年集体收入仅十几万元,户均纯收入仅有几百元。
  面对这个穷村,耿式资毅然挑起了发展重担,首先从村容村貌治理入手。本着“要想富先修路”,他身体力行,一镐镐、一锨锨、一车车从一里外将几千方石沙土运回村,带头把村里“五纵六横”11条大街从水沟坑洼路修整成水泥硬化路;带领村民在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荷花池清淤除草,疏通河道设置景观;投资40万元修建了休闲娱乐广场,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好去处。 
  “没有耿书记,大河头村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耿书记去世前,村民每天晚上都在广场跳舞、唱歌,自从去年7月20日他肝癌恶化去世后,村民为了纪念他,直到现在也没在广场举行过大活动。”村民孙老太说。 

东奔西走,引进技术富裕村民
  在耿式资看来,真正要让村子富起来,养殖种植要产业化发展。1994年,他率先将大棚技术引入村内。1996年,黄瓜大棚有了可喜的效益,村里不少人看到了“甜头”,纷纷效仿。如今,大河头村有200户农家有了大棚,大棚数量400多个。 
  村民孙义云就是看到大棚效益后,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如今他已经是两个冬暖大棚的主人,一个大棚种黄瓜,一个大棚种葡萄,每个大棚的年纯收益约8万元左右。“1996年一个大棚的投入得两万元,我的钱不够,耿书记就忙活着帮我贷款。搞定了大棚,他又帮我介绍技术员。2002年,大棚种的黄瓜产量高,在村里没有销路,耿书记知道后又张罗着让我去寿光批发市场试试,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村里最贵卖两块一斤的黄瓜在寿光卖到了四块,跟当时猪肉一个价格。”孙义云说,现在他成了有经验的种植户,周边区市农户有问题也会聘他过去指导。 
  “为发展奶牛养殖,耿书记当年亲自带着两名村干部到北京买奶牛。半路奶牛撞断栏杆跑走,他就和两个村干部跑着追,直到半夜才追上。”村民耿守利说,凭借耿书记买回的首批30头奶牛,村里发展起了奶牛养殖业,如今村里有5户人家的养殖规模达到130头牛以上。
  “致富路上,不能让一个家庭掉队。”耿式资信守承诺,用心帮助每户村民。从东北回到老家的邹永新没工作,耿书记帮他张罗起了油条铺,还指导他发展大棚种植;回迁村民王艳芳租了6间旧房想发展养殖业,耿式资带头义务劳动,连干6天,帮着把旧房子收拾好。 
  村里人富了,耿式资却依旧坚守着自己“不吃请、不收礼”的原则。直到临终前,他年收入不过3万元,有时年终有万元绩效奖金,他也会全部拿出来给村里的敬老院送去。如今,在耿式资的支持下,敬老院已经有18名老人免费入住。 

真诚感人,成功招商带动发展
  村经济发展需要“内外兼修”,除了发展村内种植业、养殖业,也要到村外吸引大企业入村落户。 
  走在大河头村的街道上,“金大街”十分醒目,这条道路就是以首个落户大河头村的青岛金大制革有限公司的名字命名的。走进这个从1999年起就落户大河头村的金大公司总部车间,原本20平方米的小车间已经发展成了7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厂房内各部门有序划分,缝纫、拼接等工序的200多个工人合理分工。这个曾经在一场大火中几乎燃尽的企业,在耿式资的倾力重建下,已发展成为注册资金200万美元的大企业。
  “当时企业选址主要看中了耿书记和村民的真诚、淳朴,后期证明这绝对是正确的选择。2000年,企业发生大火,我一心想回韩国,耿书记不但安慰我,送给我他最新的西服,还带着30多人帮我重修了厂房,之后帮我解决了许多企业难题。这么多年过来了,可以说‘金大’的发展离不开耿书记的支持。”青岛金大制革有限公司经理金长寿说,“耿式资在我心中就是个忙不停的兄长,不论谁有什么困难,只要告诉他,他肯定竭力帮你。” 
  在耿式资的努力下,1999年到2013年,共有15家企业落户大河头村,村里除了老人、孩子,其余劳动力全部实现了“不出村就业”。其中,金大公司总部就吸收了近250名本地村民。 

隐瞒病情 坚持工作
  “大河头村是一个没太依靠上级支持,完全在村民奋斗下自己发展起来的村,这确实非常不容易。”莱西市姜山镇委员会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刘云鸿说,上世纪90年代,大河头村是莱西市姜山镇94个村里最脏乱穷的村,当时莱西市市区发展急迫,没有太多精力顾及农村发展,但在耿式资的带领下,大河头村渐渐发展起来。去年,大河头村人均年收入1.68万元,村集体资产达到738.6万元,成为姜山镇综合实力最强的村,在莱西市862个村中也排名上游。 
  “从1985年他当上村里的治安主任,一直到去年7月离世,28年时间里他就没有陪我们吃过一次团圆的年夜饭。他对别人的任何事都那么上心,但是对家里事,他却总是抛在脑后。”耿式资的二女儿耿建秀说,临终也没拿到退休证的爷爷对父亲有过抱怨,只身一人承担10亩玉米地劳动、培养三个女儿成人的母亲有过埋怨,可父亲依旧每天7点半到办公室,晚上10点后才从办公室离开,每天为数不清的村民解决疑难杂事。
  临终前几年,耿式资经常腹部疼痛,夜里时常无法入眠,日渐消瘦。可每每家人劝他去看医生时,他总说:“没事,吃点药就好了。”去年4月上旬,耿式资腹部出现严重不适,后到青医附院检查,已肝癌晚期。在得知病情后,他对村里人和家人一直隐瞒,若无其事地上下班。
  “我算是家里人第一个知道他病情的,当时还是通过他的司机知道的。”耿式资的三女婿说,家人在陆续得知其病情后,都劝耿式资赶紧住院,可他总是以村里的事没有处理完为由,坚持工作。 
  去年4月20日,在前一晚熬夜写了辞职报告后,耿式资早已面色苍白、浑身无力,递交完辞职报告,他又坚持开完夜间最后一次“两委”会,第二日凌晨便吐血被送往医院急救。经过治疗,身体稍微有所好转,他又让司机带他回村里转转,看看他眷恋的每一寸土地,而这也是他21年书记生涯中第一次不再步行,在村里考察工作。
  去年7月8日,耿式资第二次入院,病情严重恶化,住院期间,他在得知临床病友急需钱看病,还嘱咐女儿将身上仅有的1000元送给病友。7月20日,临终前,耿式资对守在身边的女儿说:“我这一辈子没给你们留下什么,只有四间瓦房;你们以后要好好照顾妈妈。”
  如今,耿式资去世已一年。耿式资生前的办公室依旧原样保存,成为其生平事迹的展览馆。展览馆内、耿式资家中,数十本日记讲述了他21年的辛劳。随意翻开一本,里面几乎全部都是工作记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