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让我离家更近
2014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栾颖慧 28岁 呼和浩特某中学教师
  家乡,是一种深深的眷恋,是一种无尽的情思,如同袅袅炊烟被风任意地扯吹向广袤的天边。年少时异地求学,意外地从满是绿意的齐鲁大地来到了塞外之城呼和浩特。匆匆九年,从一个20岁的少女蜕变为30岁的青年,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人民教师。时间带走了什么?我只知道,永远带不走的内心深处家的位置。
  每一次回家后的离别总止不住眼中泪水,惜别亲人,拉起行李箱踏上了离乡的路,行李箱发出的摩擦声,声声都在敲打着自己那颗难舍的心。漫长的数千里行程,一路相伴的是那趟唯一连接山东和内蒙古的K字头列车。
  我最早的几年,你还是白红色相间的普通列车,21个小时的颠簸,时间之长,对身负浓浓思乡之情的我是一种煎熬。快点、快点、再快点,随表盘里几乎两圈数字转动,从烈日当头的中午历经满天星辰,在睡眼蒙眬中迎来日出,火车也终于到站。长舒一口气,告诉自己“终于到家了,可以好好休息了。”每一次下车都像一种解脱。
  再后来,高铁动车进入了我的生活中,让我与家的距离近得开始有点不敢相信。车厢的颜色变成了全白色,车体也成了流线型,车身上醒目地标记了“和谐号”。虽然高铁已经历经3年多,而在今天,我才更体味你的意义。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不只是一种冰冷的数字变化,更是一种和家乡和父母间感情的拉近。
  还记得车上随处可见的杂志吗?为多少迫切回家的旅客们安抚了回家的心?我感受到的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服务意识的提升。车厢细节的设置,大到座位的设计,小到卫生间的布置,贴心周到的布置,再加以服务人员热情的服务,仿佛这不是一场长途颠簸,而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舒服惬意。还记得那个热心爽快的山东大嫚乘务员吗?那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对我来说是一种怎样的安慰。
  前几天,结束了一学期的课程,我终于能再次踏上南归的列车。窗外的绿树随着呼啸的列车一闪而过,茂盛的绿树枝叶繁茂,向远处伸展,可根却牢牢地伸向地底。如同离家的人,即便走得再远,却永远留下了一条回家的根。看着熟悉的小镇渐渐映入眼帘,仿佛回到了充满回忆的小屋。将近60岁的父亲母亲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女儿回家的饭,炕灶里点燃的白色火焰,炊烟从烟囱里飘荡开来,飘向远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