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农村教师庞后领患病7年难舍学生
7年做6次手术,他仍坚守讲台
2014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庞后领的孙子很懂事,他正在给爷爷喂水。 通讯员 郜玉华 苗妍 摄
     本报记者 董梦婕
通讯员 郜玉华 苗妍   
  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双庙小学58岁的教师庞后领已经执教38年,他即使在2007年被查出患有脊索瘤后,仍忍着病痛坚守讲台,7年间先后6次手术总是硬撑到放假后才做。他说,只要他还能动,就会一直站在讲台上。
患脊索瘤7年仍坚守讲台
  庞后领是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双庙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2007年寒假开学后,他身体左侧总是出现莫名刺痛,疼起来甚至让他坐立不得,夜里更是疼痛难忍。为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他一直坚持到放暑假才去医院检查。然而,医院的一纸写有“脊索瘤”的病理检验结果让他和家人都傻了眼。
  详细向医生打听后,庞后领才知道,这个病是局部的侵袭性或恶性肿瘤,是累及斜坡与骶尾部常见的硬膜外肿瘤,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已患病5年以上,手术后极易复发,且不能根治。
  摊上这么难治的病让家人都不知所措,为了能继续站在讲台上,庞后领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那是他这7年来的首次手术。
  “手术后我和学校领导都劝他在家休息几天,但是一开学他就在家坐不住,非得去学校上课,一天到晚都在备课、改作业。”庞后领的妻子说,他总是说,农村学校教师少,自己每天有五六节课,请假会荒废学生功课,所以再难受也不能耽误孩子,“在这7年里,他的脊索瘤是切了又长,长了再切。疼痛难忍时,他就靠吃止痛药缓解,有时一个晚上疼得他要悄悄起床10多次。”去年,庞后领的病情再次恶化,不得不做“乙状结肠造瘘”手术,但是每次手术后都没耽误过上课。
  “尽管身患疾病,庞老师却依然坚持上课,任教成绩始终在全镇前列。”沙土镇中心学校校长张焕良说。
只要还能动就不离开讲台
  7月10日上午,在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里,刚做完第六次手术的庞后领正躺在病床上打点滴,和以往相比有些消瘦,但是精神很好,如果忽略掉他身边放着的引流袋里泛红的液体,很难把他与重病患者联系在一起。
  “7月1日学校放假,他第二天才住进医院,这不,4日才做完手术,真希望别再遭第七次罪了。”10日上午,守在病床前的庞后领的妻子说,7年来,庞后领先后做的6次手术都选择在假期做,这份坚持也让她心疼了7年。
  一面与病魔抗争,一面坚守三尺讲台,身患重病的庞后领对于本职工作不仅不降低要求,反而更加努力,本学期,庞后领担任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又在全镇全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看到孩子们争气,我就很欣慰。”提到学生们,庞后领脸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我觉得我的努力非常值得!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继续站在讲台上……”庞后领坚毅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