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由来已久,区位优势明显
日照走向海洋,信心坚定
2014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1上午,众多专家学者齐聚日照,参与201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
     在2014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开幕式上,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作了题为《蓝色日照―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的演讲,演讲从日照的历史,现实优势等方面,解读日照为何能有更坚定的信心走向海洋,有更有力的步履经略海洋。
本报记者 张永斌 赵发宁       
>>谈历史 日照人民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由来已久
  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介绍,日照人民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由来已久,石臼、涛雒等为著名沿海商埠,1885年《日照县志》描述的“江淮红粟达神京,转运都由石臼行”,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日照商贸口岸的繁荣景象;日照安东卫是具有六百年历史的海防古城,与天津卫、威海卫、灵山卫并称“北方四大卫”;还有日照灯塔等地理标志,无不昭示着这片土地历史悠久的海洋文明,见证着千百年来日照人民与海洋生息与共的和谐共融。
  1989年地级日照市建立以来,日照更加重视发挥港口航运和海洋经济的优势,深入实施港口立市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总目标,大力推动港城一体、海陆统筹发展,阳光海岸、水运之都的独特魅力日益彰显。
>>谈优势 日照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日照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是我国中西部乃至中亚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城市,杨军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之行始于日照”来描绘日照得天独厚的优势。
  杨军指出,作为与丝绸之路基本重合的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起点,日照与连云港通过新荷兖日、陇海兰新、日照—侯马—西安和北疆铁路,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五国,最终抵达鹿特丹、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全长1万公里,辐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我国境内贯穿8个省(区),区内面积占全国的37%,人口占30%。经过20余年的开发开放,沿线地区已成为一条国际性、开放型交通大动脉、经济大走廊。
  日照还有着独特的港口优势、新兴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已形成“三亿综合大港、临港产业基地、阳光度假海岸、水上运动之都、生态宜居家园、大学科技园区、滨海文化名城、北方绿茶之乡”等城市特色。
  日照港总体规划了石臼、岚山两大港区、280个泊位、6亿吨以上通过能力。目前已建成煤炭、矿石、原油、集装箱等专业化泊位50个,泊位等级达到30万吨级,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杨军说,面向未来,日照走向海洋的信心更加坚定,经略海洋的步履更加有力。日照将以这次航海日活动举办为契机,传承伟大的郑和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战略思想,全面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双轮驱动,着力抓好十大蓝色产业、十大基础设施和国际海洋城工程;发挥好日照“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对接东北亚、联通东盟、服务中亚、辐射内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加重视航海事业发展,积极引进和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航海人才,加快优化通关环境,热情为航海事业和海员搞好服务,维护好海洋和海员的权益。“我们期盼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城市、各港口建立深厚友谊、谋求深度合作,期盼着有更多的中字号、民字号、外字号大企业大集团来日照投资发展,共同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取得新突破、做出新贡献。”杨军说。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宝晨认为,通过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抓住文化、资本、技术、资源等核心要素,能形成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望未来 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