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材矮小 家长可别忽视
若患上矮小症,别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2014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家长们正在向专家进行有关咨询。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彦慧
  孩子不长个?可别等等看!7月13日,由健康时报社主办、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承办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2014年全国巡讲暨专家巡诊走进威海。儿童内分泌及生长发育领域专家提醒家长,孩子身材矮小,别忽略矮小症的可能。而矮小症如不及时治疗,孩子骨骼闭合后,将无法再长高。
※ 矮小症让33岁的她只有116厘米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是全国矮小人联谊会会长逯家蕊。来自上海,今年33岁的她身高却只有116厘米。“我最大的遗憾就是,那个年代缺乏矮小症的治疗知识,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身高再也不能长了!”逯家蕊说,两岁时她的身高就与同龄孩子有很大差距,但一直被认为是营养不良,四处求医几年后才被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
  逯家蕊告诉记者,她小时候用过一段时间国外的生长激素,长高了27厘米,但因为家庭经济能力的原因,无法再用药,身高就停在110厘米不长了。后来使用了国产的生长激素,又长高了6厘米。“5年前因骨骺线完全闭合,就无法再长高了。”
  与逯家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威海的患者小雪(化名),13岁的她身高155厘米,目前还在用药治疗。而3年前,她还是一位身高只有125厘米的矮小症患者。小雪家长回忆,3岁前她和其他正常发育的孩子一样,但5岁时却发现3岁时的衣服还能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孩子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导致发育迟缓。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没给小雪治疗,直到10岁时才开始断断续续用药治疗,身高才从125厘米长到目前的155厘米。
※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矮小症
  记者从此次专家巡诊上了解到,矮小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多。北京协和医院1987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市城区103753名中小学生中的矮小症发生率为1.19%,其中病理性矮小占14.3%。而上海市2007年对城郊6-18岁70431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矮小症发生率高达3.77%。
  威海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许培斌介绍,目前临床上一般用百分位数来判断身材矮小。生活中,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每年长高不到5cm,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儿童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生后第一年增长25cm,第2年增长10-12cm,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cm,青春期加速生长期每年增长约8-12cm,持续2年左右。身高存在明显缺陷,低于国内标准p10以下(标准为:周岁年龄5岁低于10cm,7岁低于117cm,9岁低于128cm,11岁低于137cm,13岁低于150cm,14岁男童低于156cm、女童低于151cm,15岁男童低于161cm、女童低于153cm),均在需要检查的范围内。
  如果孩子3岁以前每年生长达不到正常生长幅度,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cm,青春期加速生长期年生长小于8cm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生长速度高于正常值,也应警惕性早熟问题。小儿生长不良和成人矮身材有很多的原因,应找儿科内分泌及生长发育专业医生诊治,不可盲目治疗。
和骨骺线抢身高  治疗最好要趁早
  许培斌介绍,儿童矮小症用药剂量是和体重成正比的,且年龄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花钱越少。一个体重15kg的患儿治疗一年花费1万-2万元,一个40kg的矮小症患者一年则要花费3万-6万元,而且效果不如前者好。
  国内患者接受矮小治疗时间一般比较晚,70%的年龄段在10-13岁;而国外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患者的治疗平均时间为6岁。及早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许培斌特别强调,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这时其骨骺线已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患者长高的可能性越大。
  治疗矮小症要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但许多家长有“生长激素恐惧症”,认为激素肯定有发胖、变丑、内分泌失调等副作用,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许培斌说,生长激素的作用主要就是助力儿童长身高,合理的外源生理补充量是不会有上述副作用的。如果不遵医嘱、盲目停药,反而可能会错过时机,耽误治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