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如一日照顾婆婆”
峄城七旬好儿媳张成秀演绎人家大爱
2014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成秀照顾婆婆梳洗。
   本报记者 杨兵三 本报通讯员 苏新伟
  峄城区阴平镇白山脚下的东白西村,有一位老寿星朱章氏,103岁依然耳聪目明,不仅牙齿一颗都没掉,老人一顿还能轻松吃下两碗面条。熟悉她的人都说,老人之所以能长命百岁多亏了她孝顺的好儿媳——今年71岁的张成秀。据村子里面的人介绍,在五十个年岁里张成秀一直都非常细心的照顾婆婆朱章氏,让这个五世同堂的幸福家庭羡煞旁人。 
相处五十余载,婆媳几乎未红过脸
  张成秀与丈夫朱玉常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1963年,19岁的张成秀嫁入朱家,自那时起的几十年里,她便一直和公婆住在一块。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丈夫在外做小生意,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家里,张成秀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白天参加生产劳动,还要照料好老人生活。50多年来,张成秀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琐事与婆婆红过脸、吵过架,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与亲戚邻里也是和睦相处。“那时候家里有好吃的、好穿的,婆媳俩也总是让来让去,心里想的也都是对方。”家里人介绍说,30多年前自公公去世后,张成秀更是全权担负起了照顾婆婆的责任。
  “我奶奶从没有读过书,但生性乐观,几乎没什么烦恼,从不挑食,不过最爱吃鱼和葱、姜、蒜。”张成秀的女儿告诉记者,几十年来,母亲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和奶奶谈谈心,说说话,给老人讲外边的新鲜事,逗老人开心。而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这些年来朱章氏很少生病,老人的身上、床上也总都干干净净。朱章氏老人逢人便说:“我的媳妇比闺女还亲,我能活到100岁,这都是媳妇照顾的好啊。”一次的孝顺不难,一时的孝顺也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而今年已经71岁的张成秀,已经陪护服侍婆婆度过了50多个春秋。
儿媳悉心照料,婆婆活过百岁
  为了让婆婆吃好,张成秀总是挑婆婆最爱吃的菜和瓜果买回家,经常变着花样做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而记者也在她家的冰箱里,看到了她亲手给婆婆做的水饺、混饨、汤圆等食品。“做好饭后,她总是先一勺一勺地给婆婆喂完饭后再自己吃。”平时交好的邻里也介绍说,为增加婆婆的营养,张成秀还经常熬排骨汤给她婆婆喝。每餐饭后,她还固定再给老人按摩半个小时,舒活筋骨。
  五年前,朱章氏因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张成秀就在婆婆的床边支了一张小床,日夜守候在婆婆身边,每天都要给老人端屎倒尿。张成秀每天都早早起床,为婆婆准备一盆热水,伺候婆婆穿衣和梳洗。夏天,她坚持每天给婆婆洗身;冬天,经常要给她替换尿裤、放热水袋捂脚,扶着婆婆出去晒太阳,陪老人说说话。而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到老人,她还在公婆住的卧室内安装了温度计,室内温度高了,她马上就打开窗户透气。室内温度低了,她就赶紧为老人添加衣服。,96岁高龄时,朱章氏做了白内障手术,这让老人的身体受了不少影响,邻居们都说,老人现在身体恢复得好,都与儿媳张成秀悉心的照顾分不开。
儿媳虽过七旬,仍要亲自照顾婆婆
  张成秀的几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并且各个都挺有出息,这让张成秀和老伴倍感欣慰。儿女们看到七旬母亲如此辛苦地照顾着奶奶,纷纷劝说将老人送到最好的敬老院,但张成秀说什么也不答应。半个世纪来,张成秀始终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如今她已是古稀老人,但孝敬婆婆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一日三餐仍然亲自下厨房,按老人喜欢的口味做。而张成秀的言行也深深影响了她自己后辈,以至于老人缺啥少啥了,不用张成秀说,孩子们总能主动的买回家。就连出门游玩、出差,后辈们也总不忘给家里这位百岁老寿星带些松软可口的特产回来。而每到周末、节假日,也是张成秀一家最热闹的时候,后辈们无论多忙总会回家一聚,帮老人们打扫一下卫生,做做重活,帮老寿星洗脸、泡脚、剪指甲。现在,朱章氏老人家五世同堂28口人,已经是峄城区有名的“敬老美德家庭”。 
  “我这位老邻居,51年如一日地照顾她婆婆,是我们为人子女当之无愧的榜样!”邻居李全东说。而面对众人的夸奖,张成秀则显得很淡然,因为在她看来,照顾老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她只是做了一个儿媳应该做的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