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培训辅导班成众多孩子假期的首选
家长:就当找个看孩子的地方
2014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开栏的话
  每年暑期,孩子们从学校这座象牙塔中“解放”出来,散落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每个角落。他们之中,有的被各种补习班安排得满当当,有的选择出游、参加社会实践,有的成了“小候鸟”去和外出务工的父母团聚,还有的干脆成了“散养的小羊”……每年这个时候,由于意外事件易发频发,孩子的暑期安全都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孩子们的暑假到底该怎么过?即日起,本报推出“暑假孩子去哪了”系列报道,从调查孩子们的去向和探讨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等方面入手,引导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价值的暑假。                                   (李怀磊)

  本报记者 刘云菲 实习生 马义强                            
  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上各种培训辅导班成为了大部分孩子们暑期首选。有的孩子整个暑假安排得很满,一天要上五个培训班,还有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上到高中。 
早上八点半“上课” 晚上十点才休息
  10日早上8点多,聊城市区下着蒙蒙细雨,东昌路和柳园路交叉口南的国际商务港门口又堵车了。高低喇叭声、喧吵声充斥在空气中,急匆匆送孩子“上课”的家长脚步更快了。国际商务港是聊城市区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最为集中的地方,9个楼层里就有40多个各种各样的培训学校。每到暑期来临,门口保安最忙碌,常常要搬运乱停乱放的车子,指挥停车。 
  10岁的小萌在妈妈的护送下,八点半按时走进一家拉丁舞培训班,开始了一天的暑期生活。培训班里有大约20多个小女孩,他们年龄相当,在训练基本动作的闲暇中,见老师不注意就聊上几句,中间可以休息十分钟,大家你说我笑,时长一个半小时的课程不知不觉过去了。紧接着,小萌下课就去了同楼层的书画培训班。上午十一点半,见到妈妈来接她,小女孩蹦蹦跳跳跟着妈妈回家了。 
  下午两点,小萌要参加数、语、外辅导班,这也是她最厌烦的课程,因为很枯燥,和平时上课差不多。终于熬到了下午四点,一个小时的书法培训又开始了。“挺累的,晚上八点还有奥数辅导,老师去我家里,我每天要十点左右才能睡觉,妈妈总跟我说现在累点,长大就不辛苦了。”
一个班32人 30人上辅导班
  今年暑假开始,小云结束了假期上辅导班的日子。因为9月开学,小云已经是一位大学生了。现在,她来到初中时曾经“上课”的一家辅导班做兼职,拉进一位学生提成20元。“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不上辅导班,不知道干嘛,从小学三年级上到高中,每个假期都要上辅导班,基本上都是数、语、外,一上就是一个多月,剩下时间就疯玩。” 
  小云还记得,上初二的时候,他们一个班32人,有30人假期都在上辅导班,有的是自己积极主动想上,有的就是被动的,“因为辅导班是班主任的,谁都不敢不去,有两个不去的,班主任经常找茬。你要知道,去辅导班的大多是学习中上等的,学习差的才不去呢,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学习成绩的提高,我觉得跟辅导不成正比,学习好的还是好,学习差的依然差。” 
  上培训班的另一个版本单纯是为了考证。小云的“同事”,今年考上了山东体育大学的小林,初中一直学习葫芦丝和武术,眼见身边同学考试时候都能加分,他才如梦初醒,原来大家的才艺都考级了,加分时候全用上了,他却不知道。“我学那两样都是因为喜欢,没想到考证啥的,后来才知道,早知道我也去考证了。”

家长没时间看孩子 辅导班成“托儿所”
  在与家长交流中,很多家长表示,放暑假了,不知道怎么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孩子如果在家待着,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作业直到开学了才突击写。家长平时工作忙,也不可能天天看着,就给孩子报名辅导班,就当找个看孩子的地方。13岁的马思琪说,他上的辅导班就是专门看写作业的,“到了那里就写作业,老师再给讲讲不会的,我觉得一些老师像大学生。” 
  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说,上辅导班的孩子分为上小学、初中和高中,小学的孩子是为了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初中以上的孩子为了提高成绩,“孩子上哪个培训班,我们是尊重孩子的意见,可是他们有的时候是心血来潮,只能家长给选择。小的孩子是非常喜欢上各种培训班,在那里比家里热闹,可以交好朋友。等长大了慢慢的选出了一个比较喜欢的,以学习为重,就要上辅导班了,现在升学压力大,这也是没办法。” 
  这位妈妈说,在朋友圈子里,每次聚会时,都会给同龄的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如果哪个孩子没才艺,家长脸上也挂不住,“挣钱是为了什么,都希望孩子能多方面发展,只要别太给孩子压力,我觉得让孩子学点东西没坏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