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华山中胜水寺千年香火留传奇
2014年07月1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胜水寺大门
莲华山胜水寺摩崖石刻
浩贤禅师塔
大雄宝殿
浩贤禅师塔铭
莲华山胜水寺是章丘南部一座有名的寺院,它隐于深山之中,前来进香的人,需跋山涉水才能找到。
□翟伯成
古刹藏于深山中 宝殿奇树景色殊
莲华山胜水寺位于泰沂山脉北侧,章丘市垛庄镇南部。南临垛庄水库,西接百丈崖潺潺溪水,东有海山之扼,北依莲华山之固,山水明瑟,风景秀美,可谓群山环抱之中的一个千年古刹。这里距垛庄镇政府驻地约5里,南面不远为七星台风景区,交通便利。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山脚下胜水寺的牌坊,高高矗立,气势宏伟。驱车而入,山林蓊翠,古木苍郁,溪涧潺潺,深谷幽幽,确实为一处绝好的旅游胜地。
溯源寻古,莲华山史书上早有记载,据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卷三之《山水考》记载:“莲华山在县治南八十里,陟山四望,如十万芙蓉直穷天际。”其南山峪叫楚峪,《章丘县志》楚峪条目下也有记载:“楚峪在莲华山南峪,有李开先《浩贤禅师塔铭》,云:‘胜水寺,按济出为楚,圣泉即楚水也。’”可知其历史久远。
莲华山之主峰为灵鹫顶,灵鹫一词取自释迦牟尼在灵鹫山法会上拈花示众“正法眼藏”,而这种“微妙法门”正是禅宗教义之始。其下诸峰,怪石林立,多赤色,少青石,为北方罕见之丹霞地貌。岩麓之间,林木葱葱,尤其有众多的千年古树点缀其间,胜水寺即坐落其中。岭间沟壑、佳木葱茏之中有一胜水泉,甘水清澈,四季不干,汇成小溪流入下游的巴漏河,被乡民称为圣泉,胜水寺就因此泉而得名。泉边为亭亭玉立的修竹、遒劲的松柏,还有青檀等奇树,清风徐吹,竹影摇曳,山林飒飒有声。不远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古建筑群。
风水宝地建寺院 佛教香山系千年
圣泉的奇观、湖光的旖旎、禅房的清幽,引历代香客骚人慕名而来。考证历史,胜水寺原名胜水庵、楚峪寺,约建于南北朝时,宋元以后,多次修葺。按明清古碑载其四至“东至勤子河,南至毕岭崖,北至莲华顶,西至起风岭”,可知其寺地界有五六千亩。特别是到了明朝永乐年间,佛教禅宗黄龙派,惠南大师的弟子浩贤来此,传佛授徒数载,使之成为中国佛教临济宗重要的衍教之地,与长清灵岩寺同时盛名。当其鼎盛之时,香火兴盛,香客云集,甘露法雨时降,高僧往来不绝,莲华山胜水寺以其地灵人杰誉播天下。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各派名流辈出。禅宗之外的佛教宗派,创立之始,传承尚清晰,但后来就逐渐不明乃至中断,渐渐衰微,惟有禅宗之传承世系清楚。宋代禅宗独盛,在朝廷的直接参与下,将禅宗的传承世系最终确定下来,使禅宗获得直承佛祖的“佛门正宗”之地位。
莲华山胜水寺在明朝前期香火甚兴盛,从《浩贤禅师塔铭》就可窥见一斑。碑文内容有三:一是简述浩贤禅师之生平,二是其传佛授徒之功,三是撰碑之因。此碑是明代有名的碑刻。首先看撰写碑文者为明朝的著名书法家、太常寺卿兼经筵侍书程南云和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学士黄养正。北京明朝十三陵唯一有文字的《神功圣德碑》即为程南云在明正德初年的书法作品。
黄养正以善书授中书舍人,官至太常寺卿,殁于明英宗土堡之役。曾为曲阜孔府书写《大成至圣文宣王》碑。其书画皆一流,字工整,善楷书;其画承元朝黄公望之遗风。其次,碑文内容阐述了宋、元代及明初佛教禅宗的发展情况。名家名篇,又保存完好,甚为珍贵。程南云、黄养正这样的书法大家为何在此撰写碑文?从碑文可知程南云与浩贤禅师弟子惠增有“姻亲”之故,“其高弟子惠增暨善士王贵与予姻戚”(另有文章专述)。另一方面,也可见浩贤禅师影响之大。明代中期,胜水寺多有高僧隐栖,把胜水寺修得如同人间仙境一般,使之成为中国禅林之胜地。
古寺背后故事多 “一柱香教”留谜团
明末清初,民间传说胜水寺有一次大的劫难,与“一柱香”教有关。据传说,乾隆初年“一柱香”的门派来胜水寺,他们每月初一、十五打坐,名曰跪香,在民间广泛发展信徒,一时香火兴隆。约在乾隆三十年春,当地“地方”(清时办官差的人)李某携其友去胜水寺游玩,正赶上初一“跪香”,按规矩跪香时香不燃完不得起来。李自认为是“地方”、有身份的人,且又与道观相熟,便不顾道家跪香的规矩,传话让香头出来相见。
香头未动,又传,仍跪着不起。李的友人便埋怨起来,二人不乐,也无心逛寺,悻悻离去。李某待友人走后越想越生气,他认为是“香头”故意在友人面前丢他的面子和他过不去。他想,既然你无情我也无义。于是就写了一纸诉状,让人带到京城,状告山东省章丘县胜水寺“一柱香”是:“铸钱炉三盘,地砌屋三座,飞贼成千上万,琉璃瓦一片。”
乾隆皇帝一看状纸,顿时龙颜大怒:如此大胆,竟敢私自铸钱,纠集乱党,图谋造反。断定胜水寺道众违犯大清律条,理应抄斩。遵照圣旨,一队捕快火速来到山东章丘境内,天亮时将寺团团包围起来,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杀,可怜好端端的二十多口人还未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便做了刀下鬼。“一柱香”信徒死难者被埋葬在胜水寺东林里,后人分别于乾隆三十二、四十八年为他们刻石立碑。墓碑上除刻有名字及冒着青烟的“一柱香”图案外,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对这一民间传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一柱香教,又称一柱香离卦教,也称一柱香如意教、一柱香天爷教。据《清代秘密宗教档案史料概述》一书记载:“嘉庆年间山东历城县道人刘中文入一柱香教,并称老教首为董士海,于康熙年间在章邱县出家,传徒徐名扬。道光三年董坦亦承认:一柱香教为其七世祖董士海(即董吉升)创立。嘉庆二十四年,清廷在审讯王汉实传习一柱香教(又名如意门),为乾隆年间禹城县人李成名所传。嘉庆九年姜明等立如意教,亦为一柱香教。”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