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临清探访运河余韵
2014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杨淑君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探访运河的人渐渐多了。临清这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盛,又因运河而衰的城市,永远都是探访运河绕不过去的一座城。
  为助力运河申遗,临清特修建了一条运河小道。小道虽窄,适合骑行,但趁着游客还未蜂拥而至,也可开车赏景。
  入临清,大街小巷、桥头路边、公园广场,总会听到抑扬顿挫的京腔京韵,无论冬夏,这都是别处少见的运河遗风。
  清早的临清,一碟小咸菜,都香飘运河二百多年。这里从来不缺少美食,各种美味都在挑逗着外来人的味蕾,热羊肚、八宝布袋鸡、武德魁肉饼……还有古城街巷上的烧饼夹肉,普通人家的什香凉面,都别具风味。如果不打算久留,选择吃什么倒成了难题。
  临清的中洲古城区,如今被两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运河包围。自邱屯枢纽出发,沿运河小道而行,可见元运河、明运河两段“世界遗产河”。河水清澈,杨柳青青。经数百年沧桑,这两段运河仍保留历史原貌。沿遗产小道而行,可见古人挖凿、疏浚运河而建的龙山,堆土造景,如今依然是树木丛生。古槐树干凹凸不平、盘旋上升,似条条龙向上爬行。
  进入临清古城老街巷,前一刻的城市喧嚣,仿佛都被古城区的青砖青瓦过滤掉了。午休时间,街巷民居内外都上了锁,看着古旧的门窗,如果不了解情况,还真以为这里很久没人居住。
  可是,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生活气息。家家紧靠,户户相连。临清市区三十多万人口中,中洲古城就有十多万,占到三分之一还要多。
  竹竿巷、箍桶巷、考棚街……一条条古街巷走下去,随时可见三五头发斑白老人,一张牌桌,几把椅子,打发着过午时光,落牌间,唠几句家常,谈几句子女。老人脚下,或黑色或白色的小狗小猫,眯着眼,享受着这鲜有喧嚣的幽静时光。
  看街上门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前、民国时期,全都保存完好,这便是历史的佐证。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始终在这里居住不愿离开,她记忆中当年的竹竿巷竹货兴旺,街道窄到要门对门卖东西。
  幽深小巷,斑驳宅墙,青砖青瓦,还有那镂刻的窗棂,甚至遗失砖雕的盈门墙、古建房顶上的衰草,总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味道。
  只需安静地走,静静地看。这里曾经南北交汇,东西相融。平民百姓生活、布衣古屋宅院,处处皆历史。古城居民多了南方人的几分精干,少了北方人的几分粗犷。深邃的小街巷,窄小弯曲的味道,留存的淡淡的商业气息,以及这里浓浓的生活韵味。自元运河开凿逐渐形成至今,仍是可以轻易感受到的真实,透过街边木格子窗里的市井悲喜,悠悠传来远古的味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