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班孩子们要不要上
2014年07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针对奥赛获奖者们的升学政策优惠依然存在,但能走上这条“捷径”的学生只是少数。资料片
     近日,济南17岁男生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被保送清华的消息,再次引发大家对奥赛的关注。目前,很多地区取消了“奥赛得奖可获保送资格”的政策,但奥赛获奖者在高考中可获20分加分,依然对一些考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有人说一些学校把诸多精力放在奥赛特长班上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而另一些人认为,奥赛对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偏才类学生来说,是个好事。又到暑假时,奥赛培训班孩子还要不要上,对此,剪友们议论纷纷。
正方
阵容:刘曰章 付黎明 郭汉杰 王平昌
奥赛班可培养“特长生”
  一辩@刘曰章:奥赛获奖学生之所以被一些大学开启保送通道录取,自然有积极“特殊”的一面,特就特在大学有专门培养专才的条件和能力。就前不久摘金的济南17岁奥数选手来说,他就是一个“专”才。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对于喜欢某些学科、有潜力的学生就应进行专业化培养,成绩好就该有专门的政策照顾。
  二辩@付黎明:学习的事,适合自己孩子的并且是孩子乐意学的,就是找对了路。奥赛培训开发智力的作用毋庸置疑,只是这些年一些机构的奥赛培训变了味儿,成为赚钱工具。奥赛培训应从适合开始,达到开发智力的结果,让孩子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适可而止。
  三辩@郭汉杰:孩子上不上奥赛班,如同其他的特长生一样,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去决定。国家在招生时对奥赛获奖的学生给予优待是应该的,因为这个学生在这方面有着优秀的潜质,国家在招生中对待其他方面的优秀特长生也应该如此。
  四辩@王平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奥赛班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有的知名学校包括初中,数学考试就会考查奥数方面的知识点。因此,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奥赛培训班,也算是一种历练,对其他学科也是有帮助的,能拓宽学习思路、方法。能够在这种国际性赛制中获奖的学生基本都是某一科特别好。通过选拔,给这样的学生一次机会,可以让他们继续深造,对于高校来说也能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

反方
阵容:李洪嵩 徐东 宿长学 文昌牛 
“奥赛”只涉及到少数人
  一辩@李洪嵩: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能常规参加高考,并取得心仪的成绩,足矣。能参加奥赛并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凤毛麟角。与其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奥赛班上,不如多出去走走,增加些见识。参加奥赛班学习,如果抱着开发智力的想法,不妨一试;反之,不如不上的好。
  二辩@徐东:很多孩子面对奥赛班是被动的学习,且出发点就是为了高考加分升学,如此逼出的偏才不利于孩子未来成长发展。很多名家的偏才,均以符合自身爱好为出发点,与刻意无关。暑假应是放飞心情充分娱乐缓解疲劳的时间,如果暑假仍让孩子报奥赛班,那么孩子心理上定会备受压抑,带着压抑的心情开始新的学期,学习生活只会事倍功半。
  三辩@宿长学:对学生而言,过一个身心得到拓展的暑假比扑在枯燥的奥赛班学习上来检验自己到底有无特长要有意义。而学校掌握着众多教育资源,就应当无差别地惠及所有学生。毕竟,任何一个中学都是全民教育的基地,而不是精英教育、特长教育基地。学校应该体现育人的本色而放弃培养偏才、怪才的奥赛应试教育。
  四辩@文昌牛:“奥赛”只是涉及到少数人的“小事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喜欢且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奥赛班便会成为他们发展个人兴趣、探索科学奥秘的乐园。“奥赛班”应回归到少数人的个体化学习方式上来,并使其真正成为基于少数拔尖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个性化教学与培训模式。

 精论 
  要培养通才还是专才?
  @崔屹:争论奥赛的问题,有个前提需要厘清,即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只有综合发展、全面均衡的全才、通才才算人才?真正的人才应该是个性突出、不可复制的。一些在某个领域有超强能力或悟性、作用突出的偏才是不是更值得培养呢?只有把人才的概念厘清,才能讨论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
奥赛教学确可训练思维
  @徐可顺:奥赛教学有其特殊的、便捷的思考、推理方法,经过奥赛班培训,无论对高考还是提高孩子今后推理运算能力都是有帮助的。我孩子就说,参加了奥赛培训,发现用奥赛知识解决数学等问题,就简单多了。另一方面,对那些正常课业学习吃紧、没有精力时间涉猎奥赛或不喜欢奥赛的孩子,就不要违背学生意志硬让他们报奥赛班。
选不选奥赛班因人而异
  @冯勇:上不上奥赛班,要看孩子自己对那些高深莫测的奥赛知识有没有浓厚的兴趣,也要咨询孩子的老师,分析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很多地区取消了“奥赛得奖可获保送资格”的政策,其实这有点矫枉过正。从为国家最大限度最优化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奥赛为一些偏才怪才提供了一条通往名校的途径。有这方面本事的孩子,尽可以上奥赛班深造;没这特长的,也别硬往这里挤。
普通学生就得踏踏实实
  @黄伟民:事实证明奥赛班确实能够挖掘出类拔萃的人才,像齐同学这样连计算自己年龄都费劲的学生,就得益于奥赛班的运行机制,假如不被奥赛班选中,他恐怕早被埋没了,就谈不上得奥赛摘牌、保送清华了。有捷径没有人不想走。问题是,不是所有人想走就能走。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孩子的能力,幻想把别人的成功复制在自己孩子身上是不切实际的。奥赛班、奥赛获奖加分都可以有,偏才怪才可以通过参加奥赛班被发现培养出来。不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平常路吧。

 亲历 
  孩子三年级,不上奥数班
  @张颂华:虽然通过奥赛培训,会养成某一方面的人才,但不能太刻意。再说,有些奥赛题是钻死牛角的怪题,在现实中很不实用。我儿子现在正上三年级,前一阵学校进行了一次奥数预选赛。他考得不错,学校来通知,说是让我儿子参加校外奥数班的学习,我就没答应,因为害怕会担误其它课程学习。
报奥赛班,哪能跟风
  @俞夏:现在很多中小学奥赛班培训课程偏离了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侧重于偏题、怪题,或者提前讲授一些高年级的知识,根本不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反而会遏制孩子的创造力。我的一位朋友,从其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给孩子报奥数培训班,无奈孩子对奥数不感兴趣,直到四五年级,数学成绩还是很一般,钱不少花,却没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报奥赛班,要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特长来,不宜跟风。
 建议 
  让奥赛班回归本原
  @王婷:奥赛班只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辅导班,学生及家长应该理智对待,既不要蜂拥而上,也不要夸大它的负面作用。只要孩子有兴趣,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而对于对奥赛不感兴趣的孩子,家长也不要强求。因为当前“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体制总体未变,才造成了人们想依靠奥赛作为高考敲门砖的急功近利思想。只有积极探索更多有效考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机制和方法,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体制有所改观,才能让奥赛培训回归到培养学生兴趣、开拓思维能力的出发点。
大学应该宽进严出
  @崔屹:奥赛加分的争论实际上是谁更有资格上大学的争论。在我国,大学历来是严进宽出的,有多少人入学,基本上就有多少人毕业,这样卡口设在高考、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让学生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下耗尽了心血,而精力更充沛、学习更该出彩的大学阶段,不少学生却因为缺乏竞争而放松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造成了专业研究不够,大学时光的虚度。我认为,这是造成中西方高等教育质量差距的原因之一,高考、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大学宽进严出才是我国未来大学教育的出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