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油画展将活跃我省艺坛
2014年07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杏坛画家谈“东方意韵——杏坛十人油画作品展”
  ◎西方材料表现东方意蕴是杏坛画家共性
  “东方意韵——杏坛十人油画作品展”、“油彩映像——第二届山东高校教师油画精品展”,作为第六届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博览会上的两个学术性油画展,将于8月14—17日同时亮相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这两个展览囊括了毛岱宗、马立华、申林、史国强、刘雷、宋卫东、陈天强、林波、盛伟、管朴学十位杏坛油画家,以及我省艺术院校内的于洋、冯晋、厉国军、刘宁、孙营、朱红梅、张勇、李雪松、邹光平、岳海涛、彭毅、焦伟、程瑞光、韩坤平14位油画教师,展现了我省写意油画“中西结合”的艺术理念和教师群体创新突破的新面貌。
  此届博览会上的杏坛十人油画展是杏坛画家第六次集体亮相。据毛岱宗回忆,杏坛油画的十位艺术家首次聚首举办展览还是在2009年,这些画家有的是自己学生,有的是校友,同样出自曲阜师范大学,在艺术追求上十分一致。曲阜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所以大家就以“杏坛十人”或者杏坛画家这样的方式举办了展览。这十位艺术家作品风格迥异,但从审美的趣味和表达形式看,有一个突出之处:作品追求东方绘画意境在油画表现上的体现。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刚开始,艺术上的“西方热”和多次艺术学潮影响了一批人,而中西结合的观点也被多位画家提了出来,再加上吴冠中先生应邀专门到曲师美术系举办了绘画讲座,其绘画艺术表现观念和作品让刚从文革中走来的师生耳目一新,对曲师恢复高考后的这批学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谈起杏坛画家的共性,毛岱宗认为还是在于“写意性”上。油画的“写意性”是相对于写实绘画和抽象绘画来说,”有共通之处,主要是指有一定可辨识属性且尊重画家心境和意象的表达。这种“写意性”犹如文学艺术中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一样,也会调动欣赏者的积极性。但油画中的“中西结合”这种艺术观念并不简单,画家们只有把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艺术都吃透,才能在观念和审美意象上找到结合点。而宋卫东则认为,杏坛油画艺术家们的创作共性还是存在与艺术追求上,观中国学习西方绘画的历史,主要是以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徐悲鸿学习的是西方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他主张“中体西用”的观点,而林风眠的作品则借鉴了西方绘画中的构成形式,对中西结合表现的探索对中国绘画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更加进步的指导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讲林风眠先生应是中国第一代中西结合写意表现的探索者,他的学生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应是第二代,而杏坛油画中的这十位画家可以说是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中西结合油画写意表现的探索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