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知了猴的乐事
2014年07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鲁从娟

  以前烟台人称知了猴为“大马儿猴”,也叫“截柳猴”。那时候,物质匮乏,抓知了猴既当美味解了馋,又是一种饶有兴趣的游戏。
  麦收过后,知了猴便陆续出洞了。除了在自家房前屋后抓知了,还去夹河边的树林里寻找,那里有很多大树,每到夏天,绿树成荫,蝉声缭绕。小伙伴手拿铲子和手电,结伴去抓知了猴。放眼望去,地上全是小洞。特别是一场雨下过之后,土质变得松软,知了猴便争先恐后往外钻。抓知了猴需要火眼金睛,还需要一定技巧。看见地上有一个如针眼般的小洞,用手一戳,把手指头伸进去,顺势把知了猴抓了出来,也常常会被知了猴夹住手指,疼得呲牙咧嘴。有时候,守在洞口老半天也不见知了猴出来,我心急难耐,用铲子挖开洞穴,逮住躲在洞里的知了猴。有时候,好不容易挖出来之后,竟是一只“小嗓子”,小嗓子也是知了猴的一种,个头小小的,蜕变成知了后,叫声又尖又细,这种小嗓子猴是不能吃的,所以每当抓到这种知了猴时,就很失望。
  即使寻找再仔细,也总有漏网的,稍不留意,知了猴就趁着夜幕偷偷地钻出洞爬上了树。夜深人静的时候,知了猴在树上悄悄蜕变。其貌不扬的知了猴华丽转身,舒展着漂亮的双翼,慢慢地成熟硬朗,只待明日一展歌喉。我常在清晨起床后,拿个布袋去树林里寻找“蝉脱”,把它捡回家积攒起来卖给收购站,能换回块儿八毛的零花钱。
  邻居大哥哥曾炫耀说,晚上他曾跟着大人在夹河边点燃起熊熊的火焰,然后几个人用脚使劲踹大树,受惊的知了纷纷朝着亮光飞奔而来,围着火堆盘旋,最后一头栽入火堆中。转瞬间,火堆的周围落下了上百只知了。这壮观的场面虽未身临其境,但知了“飞蛾扑火”的奇观曾在儿时的脑海中留下一层神秘的色彩。
  吃知了猴是我最期待的享受。知了猴是最好吃的,肉嫩鲜美,妈妈把知了猴洗干净,用油炸一下,放点盐即可,无需任何作料,便吃得唇齿留香,当时感觉这便是世上最好吃的美味。知了猴蜕变后就迅速变老,只能吃背部的那点瘦肉,肚子里是空壳。长大后才知晓,知了猴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怪不得老辈儿常说,知了猴是长生不老的唐僧肉呢!
  现在,树林逐渐减少,知了猴没有了生存之地,也就物以稀为贵。居住在高楼大厦,很难听到知了的叫声,现在的小孩子们也没了往日抓知了的那些童真童趣了。去年夏天朋友聚会,在莱山一家饭店点了一道“油炸金蝉”,不知是少了捕捉的乐趣,还是味觉发生了变化,吃起来全然没了往日的那种鲜美味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