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护人员为病人做中医穴位敷帖。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见习记者 刘琛
7月18日是三伏天的头伏,这也拉开了“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序幕,这一天来贴敷的市民异常火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市八院)治未病科医生胡文娟建议,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要想冬病夏治取得好的疗效,市民贴敷时间最好能坚持3—5年,切忌急功近利。
市民扎堆贴三伏 医生忙得手发酸
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统计,头伏首日,医院共接到约有四百余人来贴三伏贴,人数与去年相比有了较大增加。胡文娟表示,他们从早上6点半就开始准备,到下午5点半才结束,“忙得手都酸了,抬都抬不起来”,胡文娟说。
不到7点半,就有患者来医院排队了。据医院医生介绍,数百名市民赶着来贴三伏贴,其中老年人占了贴敷总人数中的九成。据医院治未病科护士长王美介绍,“现在知道冬病夏治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贴三伏贴的市民人数只增不减。”
医生张龙表示,市民贴三伏最好不要错过阳气最盛的头伏,否则效果会受影响。同时除了贴三伏,其他冬病夏治疗法也已开展,届时可以根据市民的体质和需要,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疗程长短须根据患者体质而定
说起“三伏贴”,前来医院就诊的“广场舞大妈”张女士感触很深。张女士今年60岁,家住张店,特别爱好广场舞,早晚和朋友们都要跳一跳,可是她患有风湿,跳多了,腿疼得厉害。2013年她来医院贴了“三伏贴”,双腿疼痛有了明显缓解。她听说社区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家坐诊,所以一早就来到社区小广场,请医生为她诊断一下,看看今年是否需要继续贴敷。
不只如此,一些过敏性鼻炎患者对三伏贴也表示认可。35岁的李女士患过敏性鼻炎多年,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李女士的眼睛、鼻子就开始发痒,不停地流泪、流鼻涕,打喷嚏,要戴上墨镜、口罩才能出门。连续贴了三年后,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今年冬病夏治一开始,李女士就早早来到医院治疗,她表示自己相信三伏贴的效果,对中医也有了很大兴趣。
据胡文娟医生介绍,冬病夏治是个“慢活”,不能为了除根急于求成,患者至少要坚持3-5年,才会有明显疗效,多数人都是以三年为一个疗程。但疗程长短,还是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来确定。
冬病夏治别错过伏期30天
人们常说“冬病要夏治”,而在中医理论上,这被称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是指,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此时治病,药力更易直达脏腑,最终达到提高人体的抵抗力的效果。初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夏季是人体阳气最鼎盛时候,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冬病夏治、子午流注、适时开穴,选用一个固定时间,进行穴位开阖,药物更容易透表,补足阳气,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胡文娟强调,市民要进行冬病夏治,一定不要错过伏期这30天,这几天的疗效最为重要。同时,夏季里人们大多感觉到情绪烦躁、心神不宁、睡眠不好等,因此容易产生心神受伤。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暑热天气里,人们容易出汗,而中医理论里有“汗为心液”的说法,夏季里,人们汗毛孔张开,汗液也比其他季节较多,出汗过多导致体液减少而伤津,引起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状。因此,人们应该在夏季保持身心愉悦、心情畅达,防止心火过旺而引起疾病。 并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人们每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午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