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常被咬却不识褥下臭虫
专家说,搞好卫生就能清除这臭名昭著的虫子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宋佳
通讯员 正毅 曰雷    

  臭虫对于曾在农村生活过的中老年人并不陌生,但近年来,作为曾经的“四害”之一的臭虫几乎绝迹,但偶尔也会在某个角落又“冒”出来,近日,烟台某高校的小姜被臭虫咬后,很是担心地来到疾控部门求助,疾控部门也给他支了招。
  近日,烟台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小姜带着一只体型扁平,红褐色,长约5毫米的“怪虫”来到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求助,称在他使用两年的草席下经常抓到这种虫子,被它咬伤后周身瘙痒难忍多日,对此很是担心。
  经疾控中心病媒生物专家鉴定,这就是曾经臭名昭著的臭虫。臭虫的危害主要是吸血,主要在夜间活动,人被叮咬后,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红肿发炎、痒痛难忍,但一般没有其他太严重的危害。多年前由于卫生条件较差,臭虫在农村曾经非常多,一度为“四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绝大部分地区已无臭虫,但在某些卫生状况较差的场所还偶尔出现,它们会不经意地随衣服、手提箱、家具和其他个人物品传播。
  专家介绍,臭虫主要栖息在床板、褥垫、墙壁、棕棚、门窗等的缝隙中,要清除它就必须彻底处理臭虫孳生的场所,经常打扫室内卫生,清理杂物,消灭内部虫源。同时采取下列杀灭措施:一、开水浇烫。烧烫需十分缓慢,确保深处达到高温。对有臭虫的草席、衣服和蚊帐,用开水浸泡。二、太阳暴晒。对不能用开水浸泡的棉被、毯子、床垫、草席等可置烈日下暴晒数小时。三、人工捕杀。敲击床架、棕棚、草席等,使臭虫震落,对缝隙里的臭虫用针挑出,然后处死。四、虫害较重的场所,化学防治是快速收效、不可缺少的手段。如将2%倍硫磷加水调成糊状用毛笔涂于床、墙等缝隙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