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住宅产业化试点西客站片区安置三区小学主体完工
“牛腿”连接“三 明治”,“积木”搭成教学楼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西客站片区安置三区小学产业化试点项目,工人正在吊装外墙板。(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22日,在济南市长清区预制构件工厂内,工人们正在制作PC墙板。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近日,济南市政府下发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通知,到2016年底,全市采用住宅产业化技术建设的项目面积占新建项目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
  目前这项工作在济南取得实质进展:山东第一个住宅产业化试点项目—西客站片区安置三区小学主体已完工。近日,记者对该项目进行了探访。

  本报记者 喻雯 蒋龙龙 实习生 张子慧 宁书文                   
“三明治”墙板通过“牛腿”无缝拼接
  学校主体是怎样“搭”起来的?李玉明指着内墙、外墙、楼梯告诉记者,这都是在工厂里“量身定做”出来的。成型后再用机械吊装起来。
  “这个墙板叫‘三明治’,把一般施工的砌墙、抹灰、保湿三种工作合一了。”李玉明指着一块外墙板告诉记者,三明治板是由三层板子拼接而成,外页层是整个墙面的保护层,由混凝土浇筑,内页层也是混凝土浇筑,主要负责墙体承重。“都是在工厂里生产的,每个安装节点都有严格的设计,比一般现浇混凝土质量更高。房子的内隔墙分割更为灵活,可以更换,装修更灵活。”
  这些墙板怎样拼接起来?记者看到,每块墙板都有一个钢质的“接口”,叫做“牛腿”,可以通过接口连接起来。“这些建筑材料尺寸误差可到毫米级,标准化程度高,精确度高,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与一般建筑不同,学校主体的梁、柱也不是混凝土的,都是钢质结构,通过栓接、焊接实现与墙板的无缝连接。
  像楼梯安装相对简单,这些预制好的楼梯直接安装设计要求,直接吊装起来就行。

施工不见脚手架,定制墙板做拼装
  22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客站安置三区小学。学校面积10500平米,教学楼、舞蹈室、办公楼等主体都已完工,目前正在做装修。外观来看,与其他学校没有明显的区别,最大的不同是建设形式:这些主体建筑是由一块块完整的墙板拼接挂在上面的。
  与其他工地不同,现场见不到脚手架、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也没有传统的木工、瓦工、钢筋工和混凝土工。一般需要100多人才能完成的工程主体,仅有三十人左右在施工。工人做的也不是传统的混凝土浇筑、砌砖、抹灰等建筑湿作业,他们多在做吊装,主要是一些墙板的拼装。
  工程虽然在紧张地赶工期,但工地比较安静干净,没有机器轰鸣,也没有木屑乱飞,基本没有建筑垃圾。
  山东万斯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玉明说,这个学校就是住宅产业化建设项目,“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或者说是“像造汽车一样盖房子”。

节水节电节木材,施工省时三分之二
  “一般外墙保温层,使用寿命10到15年左右,这种住宅产业化生产出来的可以达到50年。”济南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王全良说。这些工程仅用了三个月,比一般的施工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
  有统计数字显示,住宅产业化建设方式比传统建筑模式可以节约木材消耗53.5%,节约用水36.4%,节约用电30.8%,减少建筑垃圾36.9%。
“像安置三区小学的建筑成本只比一般学校高10%左右,但从长远看,是节能节耗的。”
  该片区的中学项目、济水上苑17号高层住宅也列入济南市建筑产业化试点,工程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
  综合来看,这几个试点项目使用的具体技术并不相同。小学工程主体结构实现“三板一梯”全装配,采取工厂标准化生产,现场机械化装配施工。中学工程为混凝土现浇与装配组合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住宅试点工程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目前济南有9个商品房小区试点了产业化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