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发现惊艳之美(一)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第一次去呼伦贝尔是在2009年8月份,嘉华旅游开行首趟赴呼伦贝尔的专列。早听业内朋友说,如果想看真正的大草原,就一定要到呼伦贝尔去。口碑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勾起了我内心的好奇。公司正好有专列赴东北,何不就此一游!
  8月的济南,真正体现了她火炉的威力,到处是热浪蒸腾,整个城市仿佛是一个桑拿浴室。很多游客坐到带有空调的专列上,都大大地呼出一口气——终于逃离这座蒸笼般的城市了。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这首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52年创作的歌曲,引起多少国人对草原的美好神往,不得而知。但我却打了个不大不小的问号,艺术家毕竟是艺术家,他们会将很普通的景物,描绘成无比美妙的图画,听名不可见景,相见不如想象。因为之前我见过的很多草原,同我想象中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要么是小小的一片,没有想象中的广阔无垠;要么草又稀又矮,满眼的沙土石砾,“风吹草低见牛羊”,只能存在于民歌当中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会不会也带给我类似感受呢?
  我们乘坐的是晚上的专列,我的思绪伴着列车有节奏地运行,渐渐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已是早上,车窗外透进熹微的晨光。我从卧铺上坐起,向窗外望去。哇,这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啊!“惊艳之美”,这是我见到这幅场景的第一反应。东北的天空刚下过一场透雨,天空是瓦蓝瓦蓝的,飘着几块铅色的云,云朵很低,天空很低,仿佛触手可及。云朵下面是灌木、绿草,错落有致,竞相生长在清清的溪水边。一条小河清澈见底,快活地奔腾着、翻卷着白色的浪花,流向更深的灌木丛中。是油画,还是水墨画一时说不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唐人孟浩然的诗句来,只不过这里,“江”换成了“溪”,“月”换成了“日”而已。将车窗推开,一股清新、凉爽的空气扑面而来,顿时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人的一生是由许多幅图画构成的,能保存在脑海中的一定为数不多,但在这为数不多的图画当中,我对这一幅记忆犹新。是在什么地方,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但它分明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是在去呼伦贝尔的路上,这点确凿无疑,这难道是呼伦贝尔大草原送给人们的见面礼吗?真要这样,呼伦贝尔大草原又该是何等模样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