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备战
本报记者汪泷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两名柔道选手大汗淋漓。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一名选手被掀翻。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两名运动员休息。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8月5日,第二十三届省运会将迎来首场决赛(拳击和古典跤比赛)。
  距离决赛仅剩下半个月,济宁籍的柔道运动员正冒着酷暑备战。尽管训练场室内的温度已经超过了40℃,但他们没有退缩。
  济宁市体校小松柔道馆里,运动员的呐喊声和室外的气温一样高。“都习惯了,也不觉得热。”在省运会预赛中夺得亚军的91公斤级选手周宇说,即使光着膀子练习,身上也一个劲地淌汗。 
  在摔跤训练中,“车轮战”是最消耗体力的。6分钟里要求6名运动员轮番攻击一名运动员,基本上一轮过去,运动员就没有对抗的力气了,只能任由对手将自己推来推去。为在冲刺阶段达到最好的效果,稍作休息后,运动员们又开始练习快速摔,30秒内把对手连续抱摔5次,整个会场内顿时响起运动员被重重摔在地上的声音。
  在柔道馆,几名正在休息的柔道运动员站在巨大的电扇前吹风,渴了便去场外的大桶里舀一杯葡萄糖水补充体力。
  因为天热,一些练习拳击的新人偶尔会出现中暑的情况。所以在墙角的一侧,堆着成箱的蛋白粉、健身饮等。济宁市体育局青少科科长王文君称,这些营养品就是为了随时给运动员们补充营养的。 
  室外温度节节攀高,备战运动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5点半就起床跑操,练习时间不少于7个小时,每周要练习6天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