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超:
“大报童”和“小报童”一块进步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报童”林志超。
本报记者 刘高 摄
  本报记者 刘高
实习生 肖袁丽

  齐鲁晚报内容包罗万象,版面多,报纸更沉一些,这对女投递员来讲,真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骑踏板摩托送报的林志超,一旦摔倒或者车出了故障,她就只能请附近的好心人帮忙了。“女同志在送报的时候很不占优势。”林志超笑着说。
  “大报童”林志超家还有“小报童”姜凯文,在这两年多的报童经历里,母子两个一块进步,大报童成为分站长,小报童则长大了很多,更懂事了。
座驾进入“更年期”
送报时要带着备用油

  像是进入更年期一样,林志超来芝罘南发行站后,原来很新的踏板摩托加速“衰老”了。记者看到,林志超踏板的载物箱已经松动,车座也能轻易拿下来,而脚踏处则有很多透明胶带,把车外壳裂开的地方粘在一起。
  “朋友见了很惊讶:哎呀,你的车子怎么破成这样子了!”林志超笑着说,“有时候车胎能被报纸给压破了。修车师傅说是报纸太沉,内胎气不足,被外胎夹破了。”林志超最怕她的踏板在投递路上出故障。
  7月初的一天早上,林志超骑车从大海阳路往北下坡的时候,突然感觉车一顿一顿的,“不会是哪里又要出毛病了吧?”林志超心里直犯嘀咕。在快到大海阳路和西大街十字路口的时候,车彻底熄火了。
  “车又坏了,我也不知道坏在什么地方,心都凉了。”林志超说,为了不耽误送报,她一边推车往修车点赶,一边把沿途订户的报纸投递上。沿西大街往西,到青年路再折向南,最后到通伸南街,“通伸南街一位修车师傅热心地问了句:是不是没油了?”林志超说,修车师傅帮我把报袋抬下来,拧开油箱盖一看,果然没油了!
  知道仅仅是没油后,林志超如释重负,赶紧打电话让同事送点汽油过来,而她随即又忙着把周围订户的报纸送完。
  “照以前,加一次油能跑4天。这刚调整了投递区域,范围大了,我心里没数,所以摩托车才没油。”林志超说,从那天以后,她每次送报都随车带着点备用汽油,“这些油足够我跑到加油站了。”
第三次当小报童
凯文活泼开朗更懂事

  自从2012年3月大报童林志超来到齐鲁晚报发行站以来,儿子姜凯文每年都会参加小报童营销活动,“儿子以前性格内向,唯唯诺诺不敢说话,”林志超对儿子教育培养非常用心,选择报纸发行工作也是为了能有时间照顾孩子,“我有意识地要锻炼他。”
  林志超说,以前姜凯文见人从不主动说话,第一次外出卖报的时候,手里拿着报纸,一动不动,别人热心地问他: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呀?姜凯文也不敢抬起头,说:卖报纸。“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不仔细听根本听不见。而且稍微遇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林志超回忆说,“我告诉他,只有卖完报纸才能回家。”
  锻炼几次后,姜凯文就有了明显进步,到2013年暑假的时候,一天能卖出100多份。一天,姜凯文回家高兴地说:妈妈,今天好高兴啊,有位阿姨给我买了瓶饮料。原来,直到中午的时候,姜凯文还在卖报,一位热心市民看到烈日下满头大汗的姜凯文,特意去商店买了瓶冰镇的冰红茶给他,这让辛苦了一上午的姜凯文感动不已。
  这次小报童活动,是姜凯文第三次参加,其间,林志超见证了儿子的巨大变化。不仅能很有礼貌地主动跟人打招呼,“而且还自己总结了一套卖报经验,到什么地方,找什么人推销成功率高,回家给我讲得有板有眼。”见到儿子的进步,林志超非常满意,“通过参加小报童活动,他自己挣到了钱,知道挣钱不容易,花钱的时候也知道心疼了,而且还学会了砍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