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张烟标的主人是位六旬老妪
姚玉真老人说她搞收藏就是图个晚年乐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姚玉真老人在介绍老滕县烟标“微山湖”。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孟令洋
  烟标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品收藏之一,全世界都有烟标收集者。对于他们来说,烟标的设计、印刷、制作水平和风格才是主要的,一个珍奇烟标的价值在烟标爱好者心目中的价值远远高过香烟本身。在滕州古玩城中就有这么一位痴迷于烟标收藏的老太太,六万余张烟标的收藏室如烟文化博物馆一样,吸引着不少市民前去参观。
热衷集烟标,专注烟文化
  当记者走进老人古朴的收藏室时,姚玉真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在仔细的整理着“宝贝们”。谈到烟标收藏,老人打开话匣子,“2000年退休后闲着无事,经常外出散步,发现地上到处是烟盒。渐渐地,发觉烟盒上的图案非常漂亮,像一幅字画,才开始有意识的‘捡烟盒’。”据老人介绍,烟标是收藏界对香烟盒的雅称。老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烟标册,向记者娓娓道来:“说起烟标收藏,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可以按烟标型号,比方说三无标、长支84标、异型标等;也可以按时间来分:老标、早期标、文革标等等。”说着老人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古朴的烟标,指着向记者说道:“这枚微山湖烟标,是咱国营滕县卷烟厂七八十年代出品的,是典型的‘三无标’。”据记者了解,“三无标”是指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七八十年代全国各烟厂(公司)生产的卷烟商标。其得名三无标,是区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烟标上的“R、焦油含量、烟型”而言的。记者发现,老人不仅收藏烟标,还收藏烟广告、烟片、烟签等。面对记者的发现,老人拿下眼镜,莞尔笑道:“对我来说,每一个烟标的收藏都是一次文化的记录。自从集烟标以来,我就专注于烟文化研究。白香烟的产生、香烟的发展、烟具附属品等不同角度来研究烟文化。”
十年一藏室,老来有所乐
  “一个烟标就是一幅小字画的缩影,融合了设计家的心血和设计精华。”姚玉真老人用手轻轻抚摸着烟标,向记者介绍道。十年来,老人参加过多次烟标会,去过北京、上海、无锡、内蒙古等许多城市,结识了数百名来自全国的烟标爱好者。在老人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收藏室内,放置着老人十年来的藏品。“退休以后,我像喂养孩子般用心呵护这些‘珍品’。说白了,就是图个晚年乐!”老人笑着说道。老人说,为了搜集不同种类的烟标,她经常与外地藏友沟通交流,寻觅自己喜爱的烟标。收集烟标不仅需要时间、精力,同时也需要大量的金钱。“我都不记得花了多少钱啦,反正是图个乐,都不在乎啦。”老人摆着手,一脸满不在乎的笑着。姚玉真老人特别指出:“其实对我来说,每一个烟标就是一个宝贝,收藏在手就是一种缘分,我十分珍惜这一‘纸’情缘!”记者从老人的目光中看到了老人集藏的坚毅与幸福。“目前我在整理老滕县卷烟厂的烟标,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用老烟标讲诉咱老滕县的烟文化。”老人满脸洋溢着幸福。说着老人拿起各类老烟标,有普滕牌、荆桥、白莲、飞鸽、玉兔、花卉等等,这些琳琅满目、图案各异的烟标,让人深刻体会到了老滕县厚重的烟文化。小小一张烟标,承载了姚玉真老人晚年太多的乐趣与幸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