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小屋”留守儿童的家
为社区困难儿童免费授课,并教授美术、书法等才艺
2014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7月22日讯(记者 凌文秀 郭庆文 实习生 唐宁宁) 22日,由共青团东昌府区委与聊城蒲公英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爱心妈妈小屋”暑期公益培训班,在新区街道办事处八一社区正式开课。培训班为贫困儿童免费授课,除辅导作业外,还教授美术、书法等才艺。 
  “妈妈每天在外跑三轮,白天都是我自己在家。”在八一社区二楼的课堂上,今年读五年级的颜晓暄说,昨天试听了一节课,觉得老师讲课很有趣,还能认识小伙伴。据了解,参加培训的孩子从二年级到初三不等,辅导课程主要分前期辅导作业和后期课程预习,闲暇时间由老师带领参加乒乓球等体育锻炼,每周五有蒲公英协会志愿者老师教授美术、书法等特长。     
  “周一到周五讲课,每天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半,将持续一个月。”八一社区书记王辉介绍,此次参加的14个孩子主要是孤儿、留守儿童等贫困家庭的孩子。授课的除蒲公英协会志愿者外,还邀请了两名家庭贫困的准大学生,他们由蒲公英协会资助,暑期结束后将踏入大学校门。其中,小郭已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他主要给孩子辅导语文和英语,另一位老师则辅导数学。 
  蒲公英协会会长苏金生说,“爱心妈妈小屋”是山东第一个走进社区的公益辅导班,为城市农村的留守、贫困儿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同时改变了单纯用助学金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的传统模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奖学金,更加有意义。 
  苏金生表示,八一社区这个点是蒲公英协会成立的第二家“爱心妈妈小屋”,去年冬天已举办了一家,并举行了冬令营公益活动。他说,这次暑期辅导班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将会通过多种形式将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持续开展下去。 
运营模式惠及众多学生
  接收的是留守儿童、打工人员子女、残疾孩子等,负责给孩子们辅导功课的是贫困准大学生。既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助学岗,又解决了社区内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的暑期安全、暑期教育问题。爱心妈妈小屋的运营模式,因惠及了众多学生,备受好评,家长和孩子们都呼吁能继续做大、尽量覆盖更多城区社区和农村社区。 
  “很多城市的孩子抱怨爸妈给报的辅导班太多、暑假太累,可还有一些特殊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没报任何辅导班,甚至连做个暑假作业都找不到人辅导。”苏金生说,基于对这群孩子暑期及平时节假日、周末生活上和学习上可能面临的困扰,蒲公英协会和东昌府区团委共同启动建立“爱心妈妈小屋”工程。
  “最开始的辅导员是心理老师、中学教师辅导孩子们学习,协会内一些爱心志愿者也会定期照顾孩子,小屋内有课程表,课程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孙金生说,暑假期间,协会资助过的几名贫困生顺利考入大学,就由他们带薪为小屋的孩子辅导。”
  凌文秀 郭庆文 唐宁宁
筹建爱心小屋面临难题
  “还有部分留守儿童也希望能到小屋学习,可因为小屋面积不宽裕、志愿者人员不足,能容纳这14个孩子已经很不错了。”苏金生介绍,他们在城区鼎顺花园也建了爱心妈妈小屋,但这样的规模和数量跟聊城的留守儿童数量相比实在相差太大。 
  根据市妇联每年统计的留守儿童数量,聊城拥有留守儿童近十万人。这近10万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节假日生活、隔代抚养及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是否有什么心理困扰,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记者了解到,更多的爱心妈妈小屋在筹建中,但爱心妈妈小屋也面临很多困难。“首先就是场地问题,场地要交通方便、远离交通危险区域。而小屋建成后的运营问题也很重要,心理老师、辅导老师的配备,制定课程表真正让孩子们能在生活和学习上受益。”苏金生说,爱心妈妈小屋不光是要建成、建多,更重要的是要以良好的模式持续运营下去。 
  凌文秀 郭庆文 唐宁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