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严管,就没有“礼让斑马线”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明驾驶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磨合的过程。对于交警部门的严格执法,广大驾驶人要用自觉自律的行动加以支持。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礼让斑马线”是文明驾驶的重要原则,但对于如何认定机动车未主动礼让行人,不少司机并不清楚。近日,济南交警推出多幅图片,详细解读如何“礼让斑马线”,并将根据这些要求对违法违规的驾驶员进行处罚。(本报今日A06版)
  无论考虑到生命至上的原则,还是为了维护城市道路的良好秩序,“礼让斑马线”等文明驾驶的原则,都应当得到驾驶人的普遍遵循。交警部门做出的解读以及日常性查处,既明确了车辆行驶时所应遵守的规则,同时也有助于更多驾驶人养成文明驾驶的习惯,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如今,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文明驾驶习惯却没能跟上“形势”。那些在交通法规和驾照考试中所强调的文明驾驶原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普遍遵循,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抢在行人之前通过,才能体现开车的优势。于是,车辆与行人争路的现象,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今年5月份,一名男童就是在省城某路口的人行横道上,被飞驰的出租车撞倒身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车辆的增多,文明驾驶习惯缺乏所引发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状况亟需得到扭转。
  要想纠正驾驶陋习就得对症下药,尤其离不开严格的执法活动。此前记者采访时就发现,有的驾驶人并不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有的则抱着“反正没人抓”的心理。此次济南交警发布示意图,首先就是明确路况不同、人车相对位置不同的情况下,机动车该如何“礼让”,让文明驾驶有规可循。在此基础上,对违规者的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则是运用具有强制性的执法手段,迫使驾驶人绷紧文明驾驶的“弦”。立规矩加上抓执法,形成对驾驶人的有力约束。
  当然,以前的“自由自在”现在要面临处罚了,确实会让一些驾驶人感觉不适应,但文明驾驶习惯的养成,就需要经历一个磨合的过程。在“礼让斑马线”方面,其他地方已有成功的例子:广西南宁今年3月启动了一系列相关活动,目前八成以上的车辆已经能够做到礼让行人了;而在类似行动开展更早的杭州,礼让率则高达93%。山东作为礼仪之邦,怎能在“礼让”方面甘于人后,对于交警部门的严格执法,驾驶人要用自觉自律的行动加以支持,以此为契机养成文明驾驶的习惯。
  能否“礼让斑马线”不仅关系到行人的安全,更关系到整体性的道路秩序。身处在钢铁外壳中的驾驶人,在面对走上斑马线的行人时,不妨多做些换位思考。毕竟,没有人永远坐在车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