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公共话题辩论
求真重于求胜

  这几天,因“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吃”产生骂战,方舟子和崔永元从微博转战至法庭,互指对方侮辱诽谤、侵害名誉。从斗嘴到说法,这场官司不管胜负如何,都有一定的标本意义,尤其是,比起一些人的“微博约架”,应该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只是,一场原本围绕科学命题的公共辩论,最终在互斥“流氓”“骗子”的骂声中收尾,还是令人心生感慨。当严肃的科学探讨,变成关乎名誉尊严的捍卫之战;当对转基因的关注,成为“挺方还是挺崔”站队表态;当摊开手掌的公共辩论,成为攥紧拳头的相互攻击,这种戏剧性的结局,恐怕不是各方都愿意看到的。
  近些年来,公共辩论“剑走偏锋”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不仅拉低了公共辩论的价值,许多时候也冲破了法律道德的底线。究其原因,往往是伸张正义的急迫、求胜心切的冲动,让预设立场左右了事实选择,让站队逻辑取代了是非判断,让意气之争消解了话题本身。想赢怕输是人之常情,但在公共辩论中,比输赢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此展现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通过辩论,我们是否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激发了思考。(摘自《人民日报》,作者范正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