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纪念馆——
南新街上的惦念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南新街58号老舍纪念馆正门。
  老舍纪念馆北屋书房。
   □栾磊
  老街南新街旧时的四合院如今多已改建成了楼房和学校,唯独深处58号位置的一座保持济南传统民居式样的四合院落依然默立。它仿佛一位心存执念的老人,屹立在换过一茬又一茬的邻里中央,惦念、守候着迟迟不归的游子。

  这里是今年6月14日刚刚对外免费开放的南新街58号老舍纪念馆。
  1930年至1934年,老舍应邀到齐鲁大学任教。1931年夏到1934年秋这段时间,他与新婚妻子胡絜青便居住在这处四合院落内。
  “南新街就在齐鲁大学的北面,是一条有个折弯的南北胡同。我们住的小院子、大门坐东向西;二门内的西、北、东三面有房:紧靠大门洞的门房由老田夫妇住着,西屋两间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东屋是厨房,厕所在东南的角落里,我和老舍住北房说是三间,实为三间半,西山墙后边还连个小暗间,堆放杂物。北房的东边一间半加了隔断,作为卧室;西边一间半,是老舍会客和写作的地方……院子不很大,当时种满了花草,盆养的畦栽的都有,还有一棵不算小的紫丁香和一大缸荷花。院子里有一眼水井,一早一晚,老舍自己打水浇花……”这是胡絜青女士在《旧居》一文中对位于南新街58号故居的描写。如今的老舍济南南新街故居在旧貌换新颜之后,与文中描绘的景象有所不同,但身临其境,仍能想象出老舍先生一家人在这里快乐生活的情景。
  穿过元宝屋脊覆盖下的古朴朱漆大门,院子里自然的芬芳扑鼻而来,几盆常绿植物摆在南侧墙根下,它们的正上方悬挂着老舍先生名言警句——“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挖掘的。”自1966年至今,老舍先生虽已逝世近半个世纪,却仍在用他的智慧引导着世人。连墙下植物都似是享受了老舍先生名言警句灌溉,生长颇为繁盛,叶繁且大,给院落点缀了浓浓绿意。
  不大的院子里,老舍先生当初打水浇花的水井仍静静卧在旧时的位置,一株枝繁叶茂的石榴树陪在它的身旁,树上沉甸甸地挂满了石榴。距石榴树不远处,便是老舍先生曾经培育过荷花的那口大缸。几片荷叶在缸内平静地漂着,它们尚且年幼,还需主人再灌溉上一载才能绽放出艳丽的荷花。
  夕阳照耀下,老舍先生曾居住过的北屋在经过重新修缮过后既整洁又明亮。砖石结构的外墙才刚粉刷过不久,不沾一丝污痕,屋顶按照老济南传统民居式样,铺设深灰筒瓦,屋顶屋脊美轮美奂,屋檐带有雕花。鲜艳似火的朱漆门内摆放着旧时所用的木质家具,家具上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却清晰残留着岁月留下的吻痕,放在屋中显得朴素而典雅。桌上茶杯、床上铺盖齐全,一副等待主人回归的模样。屋子有旧时的格局,但显然又按照新时代的生活方式重新分割过。
  个人觉得,新式的分割方式较之老舍先生入住那会儿更为舒适,想必老舍先生看到也会喜欢。胡絜青女士提到的将北屋分割成两部分的布局,在新的环境里被分割成了客厅、卧室、书房三部分。一进屋门先是用来会客的正堂;西侧为卧室,内置木床、梳妆台和书桌;东侧则陈列着一张大些的写字台,写字台铺着整洁的桌布,一支毛笔静静地卧在笔架上,似在等待主人回归,继续书写昨日的辉煌。
  在南新街居住的三年多幸福时光,可以说是老舍先生创作的黄金时期,一系列优秀作品如同趵突泉泉水一般源源不断的涌现到读者面前。他先后创作了《大明湖》(后书稿毁于战火)、《猫城记》、《离婚》和《牛天赐传》4部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100多部(篇)。曾收入中学课本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也是在此创作而成的。如今这些作品都陈列在南新街58号,老舍故居东西两侧的展室里。展室中还讲述了老舍先生对济南非比寻常的情感,诚如他在《吊济南》一文中深情地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记着我……”
  自修缮一新的济南南新街58号老舍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以来,来此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带着朝圣般的心愿到这里来了解巨匠生平,追忆巨匠生活,品味巨匠作品,以这座老宅为媒介让老舍先生在心底永生,并用虔诚而崇敬的心灵向世人见证,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济南人们仍在惦记着老舍先生——这位用优美辞藻成就济南的恩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