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章丘著名中草药郎山远志史话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郎山远志的紫色花。
  清乾隆《章丘县志》描绘的郎山大观胜景。
  ▼女郎山风景。
     远志是有名的中草药,唐代孙思邈将远志列为益智方药的首位,而章丘“郎山远志”则是远志中的精品,《济南府志》、《章丘县志》皆记载:“远志产(于)女郎山者最佳”。

  翟伯成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良药
  女郎山原名小田山,又称章丘山、万松山,因地处旧章丘城(今绣惠镇)北,亦名城北山。此山位于章丘中部,桃花山横亘于南,玉皇山隔漯河耸峙于东,绣江河环绕东、北。女郎山东西绵亘,又分前山后山,有四个主峰,峰峦奇秀,最高海拔116.7米。清代《山东通志》记载:“小田山,章丘山名,因山西坡匡章墓而得名”。匡章为战国时齐国大将,功高位尊,死后葬山之西坡。女郎山以章亥葬女于山而得名,伏琛《三齐记》文:“章亥有三女,溺死葬此,故名。”万松山之名是因清嘉庆四年于山上广植松柏数千株,后繁茂难以计数而得名。
  女郎山“远峰如黛,水如环”,山不大而秀丽,峰不高而壮观,历来为章丘之名胜,素有“登上女郎山鸟瞰半章丘”之说。山上有“嵖岈深邃,出自天成”的三阳洞,此为金代葆光子传道行医处,葆光子在此著《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书中详述了郎山远志的功效。洞外有玉皇阁、三清殿。金代县令刘思温曾于山上建“甘澍亭”。明万历年间知县王振熙又建“大观楼”;山下有药王庙、八腊庙、关帝庙、历邑坛、社稷坛等,古迹众多。明清时,山峦叠翠、烟树参差,古楼名刹掩映于峰壑之间,有“郎山大观”(十二景之一)之美誉。
  从地质地貌和气候的角度来看,女郎山属于章丘中部丘陵与北部平原交会处,处中纬度,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半湿润,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一方名贵中药郎山远志。

远志产于女郎山者为佳
  远志之名由来久矣,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此药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古人认为服之可使人立志高远、前途无量,故此名之。远志叶名小草,又名棘菀,喜生长于山谷间。与远志有关的典故颇多,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曾有与远志有关的故事:两晋南朝,世族名流好养生,多对医药有研究。如有名的皇甫谧、葛洪、陶弘景等人,连戎马将军都多有精于岐黄者,如东晋时曾主持北伐的殷浩,便是其中“妙解经脉”的高手,有次居然只用一剂药便治愈了一个百岁老人的痼疾。但殷浩打仗却不如用药“在行”,北伐惨败,他被废为庶人,从此大权尽入桓温之手。一日,有人送了桓温一些草药,桓温在药篓中挑来拣去,举起一株,在座的人皆认识,那是远志,又名小草。这时桓温问了谢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此药又名‘小草’,为何一物而有两名乎?”严格说,远志与小草并非一物,而是一种植物的不同部分:苗,即地上之茎叶称小草;根才叫远志。两者功用也不尽然,远志属于安神药——用李时珍的话说是能“益智强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可消痈肿,去痈疽肿毒;而小草却没有祛痰作用。北宋《本草图经》说得明白:“古本通用远志、小草;今医当用远志,稀用小草。”不知谢安是否知道这些,但没等他应答,郝隆高声答道:“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矣!”这人也颇懂药理,说到了点子上了。处,藏在地下便是远志;出,发出苗来便成了小草。既巧妙地回答了桓公,又不无幽默地讽刺了谢安,意思是你这株积年的“远志”终于也出来做小草了。这年,谢安出山做了桓温帐下的司马。但谢安毕竟是有大志之人,他的出仕震动了整个东晋。有句话在朝野间流传了多年:“安石(谢安字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历史证明:淝水之战,他成功策划,以少胜多,谢氏家族遂兴旺发达。谢安实乃圆满地实现了“东山远志”的夙愿。
  章丘郎山远志作为一种宁心安神、祛痰开窍的名贵中药。历史上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古时女郎山下,有一个十分孝顺的青年叫远志。其母患抑郁病多年未治愈。远志非常心疼母亲,决心亲自上山,寻找能治心病之药。他历尽艰辛,却始终未能找到这种药。于是沮丧地在山头上呆坐了三天三夜,一筹莫展。第四天,突然走来一位背着石头的姑娘,说是这女郎山上的草药治好了她父亲的心病,所以不忘山神恩赐,来此立碑。远志闻之,喜出望外,依照姑娘指点,采到了治疗母亲心病的药。后来,人们被小伙子孝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就把这种草药称作“郎山远志”了。传说归传说,还有待考证,但郎山远志的药效是出奇的好。它的特点不仅在叶细长、根长,还在其药性独特、疗效好。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皮是其入药主要部分,主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咳嗽等多种疾病,皆疗效显著。虽然远志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均有出产,但因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迥异,以章丘境内女郎山所产远志药性特佳。据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记载:“远志产女郎山者最佳”。
益智强志、祛痰开窍,中医首选养命要药
  郎山远志味苦、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它温而不燥,辛而不烈,苦而不毒,有安神益智之奇功。郎山远志作为中药名产,与“藏红花”、“川贝母”、“高丽参”等名贵中药齐名。其配伍范围十分广泛,是常用必备药。如与人参、茯苓、白术能补心;同黄芪、甘草、白术能补脾;同地黄、枸杞、山药能补肾;同白芍、当归、川芎能补肝;同人参、麦冬、沙参能补肺。过去,医术精湛的中医治病处方需远志时,非郎山远志莫属,否则疗效就受影响。
  远志的药性最早记载于东汉的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并被列为上品,视为养命要药。清代《本草从新》记载:“一切痈疽,敷服皆效,亦善豁痰。”概言之,远志药用功效主要有三方面。安神益智:远志能助心阳、益心气,又能使肾气上交于心,以通心肾。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载:“凌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开书所视不忘。”古方“远志丸”便是以远志为主药,配合山萸、人参、白茯苓等,炼蜜为丸,可“强力,益智,延年”。祛痰止咳:远志有散郁化痰之效,善治肺有寒邪痰饮的咳嗽。《鸡峰普济方》的“无心散”,即是单用远志一味,治各种喘病。消肿止痛:远志对寒凝气滞、痰湿入络所致的痈疽肿毒,不论内服外敷,均有消肿止痛功效。现代医学证明:远志富含皂苷,尤其水解后可分得远志皂苷元。还含远志酮、远志醇、远志定碱等。郎山远志含量甚高,其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更明显。尤其远志皂苷祛痰、镇咳、降压作用明显。

“枣仁远志汤”处方的故事
  历史上,章丘进士多,人才辈出。考证章丘历代科举,进士多、举人多可谓一点不虚。传说,明代,章丘有一秀才,娶药铺主之女为妻,其妻颇通药理。一年初秋,秀才将赴省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秋闱)。行前其妻将一浅黄色药囊交给他道:“相公,带上此药,可保身体安康,考场不惊,一举夺魁。”秀才不解其意,笑着打趣道:“难道让我以此惹怒考官?”妻解释道:“非也,相公赶考,路遥远,日赶路,夜读书,虫咬蚊叮,岂不伤身?此药名‘大胆’,内服有安神补益、强壮之功效,治心悸、失眠、健忘诸症;外用可治一切痛疸、肿毒、疔疮诸疾,难道不可保相公一路安康乎?考前服之,镇静安神,临场不惊,尽情发挥,为文、书法俱佳,能不夺魁?”秀才听罢,茅塞顿开,连连点头称是。依妻之言,秀才果然考中第一名解元。秀才中举后,深感此药神效,然厌其名俗(小草)。既然能益智强身,何不更名“远志”?跟老丈人说之。丈人点头称妙,还加上一味平和、镇静、安神之良药“枣仁”,组成“枣仁远志汤”,并以女婿做活广告,生意格外兴隆起来。
  远志这一小草,却与诸多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如龚自珍作《远志》诗,赵孟頫寄情“远志”,作《罪出》:“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表达了诗人借乎天地山水,陶冶情志,以减“仕元”之罪,让“小草”不失“远志”。
  (作者系章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副主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