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传说》成国家级非遗
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邹城7月28日讯(通讯员 袁振吉 张召芹) 近日,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由邹城市报送的民间文学《孟母教子传说》榜上有名,这是邹城市继《平派鼓吹乐》后,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此次推荐项目名单是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111个项目中评选而出的,共298项(包括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孟母教子传说》是广泛流传于邹城的民间系列传说,内容主要包括“三迁择邻、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等,讲述了孟母仉氏言传身教、教子有方的系列故事,最早起源于距今2370年左右的古驺国(今邹城)一带,后以邹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多个县市区,是孟子故里民众世世代代用以寻觅亚圣孟子踪迹的非物质口头载体,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
  该传说不仅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于民间,古籍中也有相关文字记载,宋哲宗高度评价了“功不在禹下”的孟子,更高度评价了培养教育出孟子的孟母,元延佑三年(1316年)追封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乾隆三年(1738年)在孟母封号上再加“端范”二字,称“邾国端范宣献夫人”。随着传说不断向外的流播扩散,各地民众又不断丰富发展传说的内容,甚至还兴建了众多孟母教子传说为主题的墓碑和庙宇等建筑,现邹城境内有孟庙、孟府、孟林、孟母三迁祠等多处与此相关的实物传播载体。
  近年来,邹城市非遗保护部门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先后在孟府设立习儒馆,连续举办了8届“中华母亲文化艺术节”,积极打造“教子有方·游学邹城”孟子修学游产品,创作邹城传统文化精品剧目,编排古代成人礼——男子加冠礼与女子加笄礼,重点打造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豫剧表演《断机教子》、渔鼓表演《孟母三迁》等,并作为两孟景区常态化演出项目,向海内外游客展示孟子故里文化内涵与儒家文化的魅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