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小微企业”系列采访:
借力资本,老国企适时转身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银行量体裁衣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受到企业的欢迎。
     德州齿轮有限公司(原德州齿轮厂)始建于1962年,公司具有年产各种圆柱齿轮260万只,各类汽车变速箱、取力器等齿轮传动箱3万台的能力。产品涉及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大型拖拉机、农用汽车、排灌机械、油田机械等60多个机型260多个品种。
  从老国企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从给农机产品供货,到为汽车行业提供高精产品,德州齿轮有限公司靠着良好的信誉获得银行贷款,并成功完成技术升级改造。
老国企的尴尬
  粗壮高大的法桐树掩映下,上世纪常见的会堂及墙报等建筑,很直观地让人联想到德州齿轮有限公司悠久的历史。作为老牌的国有企业,德州齿轮厂于20世纪60年代就有,先后与拖拉机厂、柴油机厂合并在一起,并被德州人称为德州国企的“三大丐帮”。
  “那时候我们招北京交大、哈工大的学生,都得找领导说情才能进嘞!”德州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新昌说,上个世纪的齿轮厂是大学生就业的“香饽饽”,直到改革开放后,开始走下坡路。
  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些国企开始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纷纷倒闭或举步维艰。到2003年,有1400多名员工的齿轮厂,仅有每年3000万元的利润总额,工人工资平均每月只有1000多元,有技术有能力的职工纷纷跳槽或下海。
  “给拖拉机提供齿轮,这些是要卖给农民的,能挣几个钱?”赵新昌说,产品的方向单一、市场竞争力弱,齿轮厂也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朝汽车领域深挖
  2003年,德州齿轮厂酝酿改制,不仅让普通员工参股,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还调整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向。
  “低端产品的无序竞争依然存在,高精尖产品却乏善可陈。”在销售岗位上干了8年的赵新昌深有感触,改制前产品大多卖给农机公司,却往往好几个月都要不回钱,要想上新设备只能苦捱着。
  企业改制后,把产品的主攻方向从农机产品调整为汽车产品,并与中国重汽集团合作,上了新项目。在工艺方面,从德国进口了磨刀设备,并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在那之后一个月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700多万元,比之前全年的都多。”赵新昌说。
  2004年,公司成为中国重汽斯太尔车定点供应商。德州齿轮有限公司乘势而进,先后与一汽集团、中国重汽集团、徐工集团、临工集团、中国五征集团、山西大同齿轮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齿轮总厂、新大洲-本田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配套协作关系,为其配套的产品曾多次被评为优质产品或免检产品。
  随之,公司还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提升齿轮制造的工艺,推出高精产品。
资金盘活新工艺
  “就拿汽车变速箱来说,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变速箱大部分靠进口。”赵新昌举例说,别看是老国企老行当,我们在技术突破上急需资金和人才,如果在变速箱设计和齿轮工艺上足够高精尖,将是国内汽车制造行业的福音,也是他们的新机遇和突破口。
  目前,德州齿轮有限公司8000吨精密煅造项目已经上马,原先60%的原材料都变成废铁,如今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利用,还与重庆理工大学达成了技术合作,并将推出节能、环保和低成本的产品。
  有了技术提升、有了适销对路的产品方向,剩下的就是解决资金的问题了。“无论是改制,还是实现利润提升,我们走得都比较稳。”赵新昌介绍,目前他们的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利润超过10%。
  不过,靠自己回收销售款,然后增资提高技术水平,实在太慢。“就在这时候,中国银行德州分行的工作人员找到我们,给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赵新昌说,原本都是企业求着银行,这次他算是尝了个甜头。
  原来,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形势下,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中小微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德州齿轮有限公司近几年稳健地发展,以及市政府的政策扶持,都被银行看在眼里。因此,加大对这种有发展前途企业的信贷扶持,使得由老国企转变而来的德州齿轮有限公司能够借力资本,向更远大的目标迈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