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农民10年剪报8本
晚报成了离不开的小伙伴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士华展示自己收藏的第一份报纸。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本报7月28日讯(记者 楚俊玉) 读报20余年,剪报10年,剪下来的报纸贴满了8整本,这些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数据就发生在读者赵士华身上。
  今年60岁的赵士华是陵县安德办事处菜园社区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白衬衣、黑裤子、一双略旧但干净的皮鞋,赵先生就以这样的装扮出现在大家面前。他说,这是特地为本报四周年“铁杆儿读者”座谈会准备的正装。黝黑的皮肤上皱纹显而易见,花白的头发,局促不安的坐姿,这位20年的老读者,刚一见面似乎还有些许的紧张。
  赵士华迫不及待地将他收藏的“宝贝”拿给记者看。8本剪报本用纸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着,还有一份2001年6月19日的齐鲁晚报。赵士华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介绍着,他与晚报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我从1990年开始看齐鲁晚报,至今已有20余年。”赵士华告诉记者,今年60岁的他做过团支书,当过教师,干过工人,但这始终没有改变他读报的习惯,就算家里再穷,他也会想方设法地寻找报纸来读。
  2004年赵士华开始剪报,他将报纸上自己觉得有意义的部分剪下来贴到本子上,至今已坚持了10年,贴满了8整本。这些本子上,包含了历史知识、时事政治、国家政策等各种内容。“原先的报纸没有广告,版面也很少,内容有限,不像现在这么丰富,要不我还能收集的更多。”显然,赵先生对剪报是意犹未尽。
  谈起自己和齐鲁晚报的不解之缘,赵士华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2001年父母得病,他四处求医也没有找到可以根治父母疾病的医院,无意间在齐鲁晚报的“就医宝典”栏目中发现了与父母疾病有关的信息,这也让他从内心深处对报纸怀有一份感激之情。
  “现在每天早上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阅读齐鲁晚报,报纸已经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晚报也切切实实地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小伙伴了。”赵士华说,他会将读报和剪报的习惯一直坚持下去。不过对于这份报纸,他也有自己的建议,“希望今日德州版面能够扩大一些,让我们了解身边更多的人和事。另一方面希望给读者开辟一个专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