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张家族照见证悲欢离合
缺母亲照片成终生遗憾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张照片后面几乎都标注了明确的拍摄时间地点。
     证件、荣誉册、信件、杂志、工资单……今年78岁的张文平,是陵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退休校长。整个家族经历了战火与饥荒、悲欢与离合,张文平细心整理着每一个老物件,生怕弄丢任何一个记忆。
  张文平的父亲张宣忱毕业于东北大学,是一名普通教师,“七七事变”后弃教抗日,此后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直到1979年,张文平才接到身在台湾的父亲的信件。原来,张宣忱在1945年被派往台湾推行国语,由于通讯不便,近半个世纪杳无音信。当时无法探亲,张文平只能辗转给台湾的父亲寄信以表思念。张宣忱曾在信中询问亲友情况,由于战乱,家人各奔东西且失去联系,张文平一度不知该怎样回信。改革开放后,张文平两次赴台湾探望父亲,第一次待了两个月,第二次却是为父亲送殡。父亲人生经历的谜团,亲人的失散,家族历史的缺失,成为他搜集家族老物件的原动力。
  在父亲的提示下,张文平得知始祖曾于明代为官,由鲁东莱州府迁至平原县。1997年退休后,张文平在老伴的陪同下,多次到前张庄寻找亲友,又辗转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和台湾等地,整理了五服以内家谱,印刷后分别寄给东北三省、台湾和前张庄的亲友。
  在准备参加老物件征集活动的一天时间内,张文平从一摞相册本中整理出99张老照片,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和人物他都记得一清二楚,用圆珠笔标注在照片背后,按时间编号,塑封保存。“我这辈子,没留下一张母亲的照片。”张文平说,他酷爱照相,也爱整理家族的老照片,数不清留了多少张照片,只知道家里的几大本相册都已塞满。可这些照片里,唯独缺了母亲的那张,这成了张文平一辈子的遗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