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国旅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后起之秀”赢来客户赞誉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陆曙光和他的红叶国际旅行社。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爱好旅游的市民都知道,如今的城区东风中路俨然成了“旅行社一条街”,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不断驻扎到此,借助毗邻火车站的区位优势,笑迎八方客财源滚滚来。目前本土国际旅行社增加到了5家,其中的红叶国际旅行社可谓是后起之秀,凭借着灵活的经营策略和优良的品质服务,红叶国旅赢得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和赞誉。
游客需求是核动力
  2013年8月份,德州红叶国际旅行社正式揭牌,背后的申报准备工作早在2012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谈及升级国际社的初衷,红叶国旅总经理陆曙光坦言,决策的动因更多是市场的推动,“宏观来看出境游客每年都在递增,微观来看很多老客户也有出境游的需求,公司升级国际社也是为今后发展做铺垫。”他还说,相比于日渐饱和的境内游市场,出境游的市场空间更大,竞争力相对小一些,成立自己的国际社,也为了做大做强红叶的品牌。
  拿下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资质,需要140万元的旅游质保金,运作好一家国际社还需要完善的营业网络和充足的人员储备。经验的积累往往是走出第一步的奠基石,2011年陆曙光开设了高速国旅德州分公司,从零开始做业务、“交学费”、攒经验。在他看,来这一年多的挂靠经历是弥足珍贵的。“出境游线路时间久、线路长,一旦发生游客滞留等突发情况,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需要办理紧急签证去处理。”陆曙光称,国际社的风险相对更大,旅行社责任险比国内社要高,国际业务的流程细节也不同,各项要求更加严格,譬如出境团队要求整团进整团出,这对领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国际社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在红叶国旅挂牌后的两个月,万众瞩目的旅游法出台了,旅游行业随之迎来了新一轮的洗牌,也让入足国际业务不久的陆曙光遇到了不少困扰。“旅游法出台后整个行业大换血,对出境游的冲击力很大,感觉好像陷入了低谷,好在及时调整了经营思路,从一个经营模式切换到另外一个模式。”陆曙光回忆道。
自主成团是王道
  今年三四月份,红叶国旅的国际线路订单增长了不小,港澳游和韩国游运作得越来越成熟,从年初到现在韩国游发团将近600多人,算上春节期间的大约有800多人,港澳游客已经超过千人。除了出境游业务量的直线增长,陆曙光在“质”的提升上也下足了功夫,德州自主成团无疑是红叶国旅最大的优势。
  “从去年11月份到目前为止,每个月红叶都有德州的自主成团,每个月都有从烟台、威海去韩国的船位,每个团都配备红叶自己的领队人员。”陆曙光介绍,今后打算将火车团、轮船团转移到飞机团,撇开中间层后直接和航空公司对接切机位,这样整个团都是德州人,游客沟通起来就更加方便。
  “今年8月份所有导游将全部拿到领队证,会不间断派领队去新马泰学习考察,计划实现东南亚团的独立操作,这样可以降低成本费用和中间环节,给游客带来更多优惠。”陆曙光说:另外,还计划暑期后增加发团密度,由每个月3个班次增加到6个班次。
辐射鲁西北涉足台湾游
  台湾游业务则是一方新领域,由于今年3月份台湾游特别火爆,刺激了好多游客想从德州去台湾旅游,根据新老客户的反馈,今年5月份,红叶国旅投资筹办了青岛华青国际旅行社德州分公司,这给德州人赴台游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德州境内具备台湾游资质的旅游机构有5家分公司和一家营业部。
  “目前是台湾游的淡季,每个月定期准时发三个班次,现在在聊城、泰安、淄博、济南都设立了办事处和联络人,今后将面向整个鲁西北开展台湾游业务。”陆曙光称,相比于其他出境游线路,台湾游资质更加严格,譬如游客需凭借有资质的旅行社发票办理入台手续,跨省不能办理,“每天入台旅游的人数有配额限制,游客最好提前40天预定,9月份旺季来临配额会更紧张。”
  如今,红叶国旅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平原、武城、禹城设立了营业部,在哈尔滨、滨州惠民开设了分公司,逐步打造出一体化营业网路,给县市区的游客提供了更多便利。出境游和国内游业务相互补充,旅游产品丰富资质全,无形中增强了新老客户对红叶实力的信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