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退休教师,要带孙子一块来听
2014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现场特写 
  本报记者 刘伟   

  7月27日,在“书院开讲”现场,记者见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这位老者叫庄建玉,今年已经79岁了,“这两次我都来听了,感觉这样的讲座办得真好。”庄建玉说。
  庄建玉是一名退休教师,之前从事语文科目的教学,目前已经退休快20年了,“平时在家就喜欢看看书,读读报,也喜欢练一下毛笔字。”庄建玉说。
  来参加这次“书院开讲”,庄建玉还带着两份报纸,其中一份是本报7月21日的C06版,上面刊登了“书院开讲”第一期的内容。“上次是刘克训先生来讲的书画品鉴的典藏知识,让我受益颇深,所以这次开讲,我就又来了。”
  庄建玉带的另一份报纸是本报7月25日C03版,上面对本次“书院开讲”做了一个先期预告。“这样的活动很好,日照书院给我们这些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庄建玉说。
  庄建玉说他有两个孙子,小孙子暑假后就面临升学,所以现在学习任务比较多。“有机会我得带小孙子一块来听听,这对孩子来说是另一种很好的教育。”庄建玉说。
  “我是教语文的,我知道文化能培养人,能改造人,特别是国学,对于人心灵的净化,具有很大的作用。”庄建玉说。
母亲带5岁女儿来听“开讲”学国学
  本报记者 刘伟   

  7月27日的“书院开讲”现场,市民孙女士带着女儿来到了现场,孙女士的女儿今年5岁,小姑娘动静皆宜,会在讲座中间休息时跑动玩乐,也会坐在椅子上,静静阅读《日照历史文化读本·人物篇》。
  孙女士介绍,她的女儿现在正读幼儿园,“我挺喜欢传统文化,也是受家人的影响,我的母亲信奉佛教,所以从小就给我们说一些佛教的理念,现在我母亲又在跟我女儿讲了。”
  孙女士本人虽然并不信奉宗教,但她喜欢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喜欢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好事,“这样的心理很多人都有,就像《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也很符合赵德发老师讲的,传统精髓国学,时时刻刻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虽然女儿只有5岁,但孙女士还是坚持要带着女儿来一起听这个讲座。
  “她可能现在什么也听不懂,也不能理解,但是我觉得带着她来,可以让她在心里产生有那种国学的意识,就像现在她在学《弟子规》,可能也不懂里面的道理,但《弟子规》的内容已经记在她心里了,以后长大了,她就会明白,也就能运用这些智慧了。”孙女士说。
  “我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咱们做父母的做好榜样,孩子才能传递正能量。”孙女士说
看了报纸,从五莲赶来听“开讲”
  本报记者 刘伟     

  7月27日,赵女士夫妇一早就从家里出发,赵女士一家都是五莲人,在看了本报7月25日C03版的“书院开讲”预告稿之后,决定来听一听。
  赵女士今年已经55岁,之前在一所学校做老师,后来退居二线从事管理工作。“看了报纸后,就很想来听听,所以就喊着丈夫一块来了。”赵女士说。
  五莲距离市区有将近60公里,赵女士丈夫开车,两人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日照市区,然后又通过报纸上的预告,找到了“日照书院”的位置。
  讲座中,赵女士专门带了笔记本,她在本子上很细心地记录讲座内容。
  赵女士介绍,她从小是由姥姥带大的,她也从姥姥那里学到了很多,“当今社会,太缺少中国传统国学的东西了,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国学的机会少,也很少有人专门教授国学。”赵女士说。
  对于传统国学对人的影响,赵女士深有感触,“小时候姥姥教给我的内容,我到现在还记着,这就是经典精华的东西所具备的魅力,它们可以经久不衰,可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赵女士说这些的时候,语速很慢,语气也很轻,说话中还时不时会露齿微笑,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虽然我住得有点远,但以后有机会还是会来听的,我这代人只有把中国精髓的国学文化记住了,有所感悟了,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赵女士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